受访专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 闵栋
AI 大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在智慧医疗领域,大模型可以根据医疗信息对诊断决策进行相关辅助,比如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CDSS。二是在治疗领域,AI 大模型可以在与医生互动中生成治疗方案。三是大模型可以生成结构化的医疗文书并实现相关内容质控。四是在患者服务方面, AI 大模型可用通俗语言为患者答疑或提供导诊。五是在医院智慧管理方面,大模型可以为医院运营管理者生成相关表单,来辅助管理方面的决策。六是在科研方面,可以在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研究方案设计、结构分析、成果撰写等方面提供很多帮助。七是在教学方面,可以帮助医生和教师完成辅导低年级学生的任务,把教师从过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八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为中医的经验传承和质控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九是在药物保障供应方面,大模型可以在研发和销售等环节产生一个比较好的作用。十是在公共卫生领域,大模型可以辅助进行流行病大数据分析和预测。
AI 大模型也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技术成熟度方面,由于算法的局限性有可能造成内容失真,算力不足导致效率低下,医疗数据质量和安全风险保障问题,用户的安全和隐私保障等。其次是在医疗质量和公平风险方面的隐患,比如可能生成虚假、错误的内容,算法如果存在偏见也会影响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经支持相关部门开展了慢性病防控数字技术遴选、“5G+ 医疗健康”应用试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揭榜等工作。未来,将从算法模型、应用实践方面开发相关标准,和相关单位共同搭建医疗大模型的实验室,对产品的功能、性能开展相关的评测和实验验证,来支撑产品的成熟和后续技术的发展。 主旨发言:《AI 大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影响及治理》35 陈应军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受访专家: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毓辉
数字疗法是软件驱动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方案,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数字疗法通过将信息,如 APP 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物理因子,软件等跟药物相结合发挥作用。恰逢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使得我们可以把数字技术作为改变我们服务模式,用模式创新来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个路径。
数字疗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它是创新的解决方案,数字疗法区别于互联网医院和数字健康信息化最根本的特点是:数字疗法能够对健康直接进行干预。数字疗法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结合药品使用。数字疗法是新时代“大健康观” 的综合解决方案,是健康中国的战略支点之一,只有建立数字健康体系才能统筹医疗因素和非医疗因素,统筹院内场景和生活场景,从而实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
数字疗法能在预防、治疗、非医疗性干预治疗方面发挥作用。预防上,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数字疗法产品能够在 3-7 分钟时间内以语音的形式快速完成大脑功能筛查,然后有针对性进行训练干预。治疗上,能够直接治疗多种疾病,比如对于儿童孤独症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医生的作用。在疾病的非医疗性的干预治疗方面,数字疗法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理论,能够有效地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健康行为的黏度和坚持性,据测算,通过数字疗法可以把肿瘤患者放弃治疗率从 27%-39% 降到 11% 左右,平均把每个患者的生命延长 6-8 个月。
受访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 周脉耕
数字技术在慢病防控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 可以促进慢病预防和早期诊断 ; 二是能实现精准医疗, 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 三是可以降低医疗成本 ; 四是 方便患者管理病情 ; 五是改善医患关系 ; 六是促进医 学研究和健康管理。
数字健康在慢病防治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管理, 二是健康管理平台,三是健康移动应用程序,四是智 能穿戴设备,五是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六是远程医疗, 七是健康数据汇总分析,还有智能健康辅具、医疗机 器人、数字疗法等。
我国数字健康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信息孤 岛的问题,信息难以互通共享。二是隐私安全问题, 现有信息安全技术和法律法规尚不完备,数据的安全 和隐私保护存在一定的风险。三是人才短缺问题,当 前数字健康相关复合型人才短缺。四是信任认可问题, 人们对数字健康服务的信任和认可度有限。五是资金 投入问题,当前数字化健康产业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 式尚不成熟,回报周期长,限制了资金的投入。六是 临床应用验证问题,目前验证体系不完善,缺乏可靠 的评价指标和验证方法。
数字健康在慢病防治领域未来会呈现几个特点: 一是能够促进慢病防治向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二是推动慢性病防治由传统的医院为中心向家庭医生 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三是推动慢性病防治问题向智能 化方向发展。四是推动慢病防治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 的平衡。五是推动慢病防治的跨界合作创新。六是完 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何纳
复旦公卫建立于 1928 年,在慢病领域,除了队 列研究和数字化健康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还有 危险因素识别和病因机制探讨,驱动慢病精准的预防 和干预 ; 另外还在做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基本 医疗保险、医保目录、基本药物、卫生技术评估,特 别是慢性病诊治技术进入医院的技术评估工作。
慢病患者在面对一些重大传染病时死亡率更高, 所以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对他们采取一些针对 性的措施,预防和保护他们免于感染,同时要对他们 的就诊、求医、用药等常规的慢性病管理和卫生服务 工作做好预案。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项目,需考虑供需双方。从供方来讲,国家层 面上必须兼顾到我国东、中、西部,发达、欠发达地 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饮食差异导致的慢性病疾病谱的 不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允许和鼓励基层的卫生服 务提供方去研究适宜当地居民和基层文化的可推广、 可应用、老百姓欢迎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需 方来说,要继续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开展好的健 康教育,这种健康教育不一定是高大上的,但是应该 接地气,让老百姓喜闻乐见,最后能让老百姓自然而 然接受。
2023 年 2 月 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数 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 “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 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 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