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在第九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司副巡视员刘利群详细介绍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相关情况。
慢病从保障的角度,一个是防,一个是治。从预防的角度,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始实施,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14类内容,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务、健康教育服务、预防接种服务、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服务、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服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量身定做的预防项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1、充分发挥了基层的优势,因为基层的特点就是点多面广、可及性好,我们几十万家基层医疗机构在承担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要远远大于医院。
2、强调了预防为主,有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后,针对个体健康管理尤其是慢性病的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通过考核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尤其是对慢病的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推动这个项目有效的落实,这些年我们也坚持中央国家层面对各省进行考核,今年的考核做到了全覆盖。通过考核,大大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推动慢病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