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是吃东西还是喝东西,都需要吞咽这个动作,吞咽周期分为口腔前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生活中有些人在吞咽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下面我们将先从口腔期的吞咽障碍的表现开始叙述。
口腔期功能障碍涉及到的器官有下颌、双唇、舌、软腭等结构。从运动方面来说,唇功能异常通常会出现口唇不能闭合、食物从口角漏出、构音障碍和流涎等表现;颊功能异常会出现鼓腮不能、吸吮不能、食团形成障碍及口内食物残留等;舌功能障碍表现为食团形成障碍、食团推进障碍、仰头吞咽和提前误吸、口内食物滞留与分次吞咽、构音障碍和会厌谷滞留等;咀嚼肌功能异常表现为咀嚼困难、食团形成障碍及张口不能等;软腭功能异常会出现提前误吸、鼻反流和构音障碍等。
此外,感觉器官就像侦察兵,搜集到我们周围世界的各种刺激,然后通过反射给我们的大脑,再通过命令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因此,唇、颊、舌及口腔粘膜的感觉障碍,也会造成口腔期功能障碍。
以上我们大致举例了各个结构障碍会引起的功能障碍,但不同结构的障碍有时也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症状接下来我们详细从异常表现看看,都可能是哪些结构的问题?
(1)流涎
流涎:通常称为流口水,是一组综合征,因唾液腺(涎腺)分泌旺盛、吞咽障碍,或者是两者的综合结果,其后果是造成唾液溢出口角或吞咽、外吐频繁不适。
流涎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我们经常看到婴幼儿会流很多口水,这是生理性的,一般幼儿15-18个月时自行终止,4岁以后若未消失,则被视为病理性流涎。有时候我们睡得很香流口水,那个大部分都是正常现象,有的跟体位有关。因为睡眠时,口角周围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所以口腔的口水会自动流出。但是如果近期出现莫名其妙流口水的情况,就要引起重视了,不能排除是病理性的因素造成的。
病理性流涎比较复杂,大致有以下原因:
唾液分泌增多;
唾液分泌正常,但是因脑性瘫痪、脑卒中、帕金森病、面瘫引起舌肌瘫痪或面肌瘫痪,导致吞咽障碍而溢出;
感觉减退,尤其是口前部和舌前部感觉减退,意识不到唾液溢出口角,不会主动吞咽,从而导致流涎;
精神因素如癔症性流涎。
(2)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系统损害导致与言语相关肌肉的麻痹或运动不协调引起的言语障碍。通俗点讲,构音障碍就是说话含糊不清、吐字不清和说话不流利。
唇、舌、软腭这些器官不但参与咀嚼和吞咽,也都参与发音,这些器官的功能障碍会导致构音障碍。唇部肌肉无力可影响某些发音,如b、p、m发音不能或不清。舌头也是一样,我们说话离不开舌头,“三寸不烂之舌”生动地说明了这点。舌肌瘫痪、不灵活会导致发音障碍。舌根部无力导致g、k、h等发音不能或不清。软腭也参与发音,如果软腭活动减弱,不能贴住咽后壁,会出现说话时鼻音加重,严重时发音难以理解。
(3)张口困难
脑卒中、破伤风都可以引起咀嚼肌肌张力增高,当咀嚼肌肌张力增高的时候,我们就会表现出张口困难,张口幅度减少,影响食物送入口中,进食难度增加,时间延长。严重的甚至不能张口,牙关紧闭,不能进食。喉外肌功能异常也会导致张不开口。
(4)鼓腮不能
鼓腮动作需要唇、软腭、舌和颊共同配合完成,颊肌功能障碍影响鼓腮动作。
正常情况下,颊肌能牵拉口角向外上方,如果颊肌瘫痪了,就不能牵拉口角向外上方。
(5)吸吮困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会说某某已经“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了,以此来形容那人已经尽力了。可“吃奶的劲”到底有多大?
有资料说婴儿吮吸时候的力量相当于7000Pa的吸尘器。成人没有婴儿那么发达的颊肌,但是颊肌的运动也是吸吮动作的一个成分,在生活中用吸管喝杯奶茶、嘬根羊蝎子之类的,都会用的吮吸的动作。如果颊肌瘫痪就会造成吸吮困难。
(6)鼻反流
正常情况下软腭上抬并隆起,能与咽后壁紧密接合。软腭麻痹时,软腭上抬速度减慢,上抬幅度下降,隆起和变形能力差。
如果软腭不能与咽后壁正常接触,会使鼻咽和口咽分开。在吞咽过程中,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即食物不能顺利的进入食管,反流到咽腔,这时候食物受到挤压时,有可能向上经过软腭和咽后壁之间进入鼻腔而发生鼻反流。表现为进食或饮水时食物从鼻孔内流出或喷出。这种情况如果经常发生,会导致咽部黏膜损伤、慢性鼻炎和中耳炎的情况。
除此之外,与进食相关的口腔期障碍还包括了咀嚼困难及食团形成障碍、食团推进障碍、口内食物残留、分次吞咽、会厌谷滞留、食物从口角漏出等,我们将在下篇接着叙述。
作者:黄隽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