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儿童感染呼吸道疾病,长时间咳嗽如何缓解? 下一篇: 老年科医生忙不过来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管理
冬季要防呼吸道混合感染
2023-12-07
来源:生命时报
59840
0
嗓子疼、咳嗽、发烧……冬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不少人特别是儿童可能会“中招”。除了大家熟悉的支原体肺炎感染、流感,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还需警惕呼吸道病原混合感染。

  

嗓子疼、咳嗽、发烧……冬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不少人特别是儿童可能会“中招”。除了大家熟悉的支原体肺炎感染、流感,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还需警惕呼吸道病原混合感染。

1.什么是呼吸道病原混合感染?是指呼吸道多种病原微生物同时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通俗讲,就是同时感染两种以上病毒或病原体的情况。一般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前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高发。

数据显示,今年各地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都有所上升,像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病人不在少数,同时也存在流感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

2.混合感染和普通流感怎样区分?混合感染是两种或多种病原体同时致病,与普通感冒相比,往往症状较重。临床表现为:反复高烧、剧烈咳嗽、干咳或咳黄痰,有时伴有痰中带血;一些患者有呼吸困难、胸痛、疲劳乏力、咽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精神状态差等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发生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休克等。如果上述症状重、持续时间长,要警惕肺炎的发生,及时就医。

3.哪些是混合感染的高危人群?通常,混合感染爱找免疫力较差的人群:一类是65岁以上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二是患有自身免疫系统、慢性呼吸系统、慢性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患者。

4.混合感染如何治疗?对于门诊患者,医生通常会安排血常规等一些常规检查,初步判断患者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如果是流感、新冠病毒合并支原体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通常给予奥司他韦或抗新冠病毒药物治疗,并联合抗生素治疗,例如阿奇霉素或罗红霉素联合头孢类抗生素;或单用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治疗,同时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遵照医嘱居家服用药物治疗,多饮水、充分休息,病情在1~2周内可得到缓解。

但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的病情不缓解甚至有加重趋势,如高热不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精神差、意识模糊或严重呕吐等,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安排胸部影像检查,评估患者有无罹患肺炎,评估是否为重症肺炎,以决定继续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如果是危重症患者,需要安排到监护病房加强治疗。

5.混合感染后身体多久能恢复?经过治疗,3~5日内体温能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会逐渐减轻或缓解,大多数患者1~2周内能恢复日常活动和工作。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持续1个月以上都感到疲倦或者还在咳嗽,这种咳嗽较患病初期通常有所减轻,但可能仍需一段时间才会消退。

6.如何预防混合感染?《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指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秋冬季流感感染以及住院、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所有6月龄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此外,《指南》给出了重要目标人群和优先接种人群。根据指南,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流感后死亡风险最高,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要目标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单纯高血压除外)、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医务人员、孕妇、6~59月龄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看护人员等,也是指南推荐的优先接种人群。

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是流感常见的并发症,特别高发于儿童和老年慢性病患者,建议上述人群同时接种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

7.生活中如何预防混合感染?勤洗手(特别是外出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多开窗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尽量遮住口鼻,必要时戴口罩;在流感流行时期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场所;远离呼吸道感染者;注意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充足休息、不熬夜;根据研究,戒烟也有助预防肺炎,并且还会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