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轻者仅觉胸闷,甚至毫无症状,重者可突然伴发左心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
对于心梗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每耽误一分钟,就意味着更多心肌细胞坏死。
01
出现胸痛,觉得没多大事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耿宝玉指出,曾接诊过一位老年患者,出现胸痛后,先是自己在家观察和处理,过了9小时还没缓解,才赶往医院。
医生马上进行了急诊手术,命是保住了,但因为太迟来就诊,心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术后,她反复出现心衰,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02
深呼吸和用力咳嗽
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王星表示,发生心肌梗死的时候,是因为心脏血管突然发生血栓,突然堵塞了。深呼吸和使劲用力咳嗽并不会打通血管,并不会改善缺血。更不会因为咳嗽了,心脏就不会室颤,不会骤停。
相反,当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脏局部缺血坏死,心脏处在极度疲劳状态,需要绝对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这时候深呼吸用力咳嗽,只能是增加体力消耗,增加心脏负担,无疑是会加重心肌梗死的病情,甚至加速死亡。
所以,当发生心肌梗死的时候,不能深呼吸或用力咳嗽。
03
用力拍打胳膊急救
王星指出,心肌梗死发生的时候,心脏随时停止跳动。这时候心脏要绝对休息,任何动作,都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速死亡。用力的行为,更是不可取的,更会加剧病情。
所以,心肌梗死的时候,用力拍打胳膊,不但不会自救,而且会造成致命危险。
04
进行十指放血
王星指出,心肌梗死是心脏血管血栓堵塞,通过十指放血是无法融化血栓,无法开通血管的。十指放血也不会避免心脏骤停,十指也就是十宣穴,十宣放血是用于昏迷患者的催醒。而不是心肌梗死的急救。
所以,心肌梗死发生时,十指放血只会耽误更多的时间。
05
没有检查,就吃阿司匹林
王星提醒,在120给患者做心电图之前,谁也无法准确判断胸痛是不是心肌梗死。因为胸痛可能是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等疾病。如果是由于主动脉夹层导致胸痛,那么这时候吃了阿司匹林,无疑会加重大血管出现,加速死亡。
所以,只有等120医生做完心电图,确诊心肌梗死后,才能吃阿司匹林。而不能在确诊前就给予阿司匹林,以免错误治疗。
06
找身份证、医保卡和钱
有些传言说:没有钱,没有身份证,没有医保卡,到医院不给治。错!这是谣言。
突发急性心梗后,如果去找钱找身份证,会耽误时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医院有绿色通道,可以先抢救,先治疗,再缴费,再办手续。
07
非要自己开车去医院
耿宝玉医生指出,曾有患者胸痛2小时后到家附近的卫生院就诊,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室性早搏”。医生建议他们赶紧乘坐120救护车赶往医院抢救,家人不听劝告,自己开私家车送院,途中病人突然发生室颤,不幸死亡。
心梗发生后,一旦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很难自救。120救护车上有专业的急救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急救人员,是送院途中的生命保障。
因此,胸痛发生后,一定要优先呼叫120,乘坐救护车送院。
08
对医院“挑三拣四”
记住,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救治是关键。此时切莫挑三拣四、舍近求远,必须以最快速度到最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抢救。如果当地有胸痛中心,最好去胸痛中心就诊。
09
“傻傻”在门诊等半天
耿宝玉医生表示,有患者胸痛3小时后来医院看病,坚持挂门诊,在门诊三楼候诊时,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室颤)。
医护人员马上抢救,电击复律,但她最终还是没挺过来。事后证实,她患的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梗等不起,务必看急诊!大点的医院,急诊科都有急性胸痛的快速急救绿色通道。尤其是设立了胸痛中心的医院,往往要求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检查,20分钟内完成心梗三项的检测,30分钟内完成CT检查。绿色通道,才能帮你争分夺秒!
10
术前犹犹豫豫
01
什么是溶栓?
溶栓简单说,就是靠静脉输液打通血管。和我们平时输液基本上一样,但输的液是溶栓液体。
心梗溶栓前,医生需要和患者家属沟通,签病危通知书,签溶栓同意书等。溶栓的时候,必须有心电监护,医生会全程观察,做好随时除颤或心肺复苏的准备。
溶栓输液一般只需要30分钟,判断溶栓是否成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心肌酶的峰值提前,还有是否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判断。
溶栓也就是通过输液这种方法,溶通血栓、打通血管、恢复血管血流的方法。
02
什么是支架治疗?
支架也比较好理解,就是血管被血栓堵塞了,先用一根钢丝通过血栓,再用一个球囊把堵塞的部位扩张一下,随后用一个支架把最严重的狭窄部位支撑起来,从而恢复血管正常管腔,恢复血流。
也就是说,支架是通过微创手术、器械的方法,打通血管,恢复血管血流的方法。
03
溶栓和支架的区别?
(1)对于医生的要求不同:
04
为什么医生多数时候建议优先选择支架?
能支架,也能溶栓,为什么医生都建议优先选择支架治疗?
因为这是心肌梗死治疗指南的推荐。
那么,为什么指南这样推荐呢?
简单回答,经过大规模对比发现,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支架开通血管的效果要比溶栓开通血管的效果好,所以建议支架治疗,如不能支架,可选择溶栓治疗。
理论上在发生心肌梗死3小时内,最好的溶栓药和支架开通血管的效果相当,可是我们大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到医院已经超过3小时,过了3小时,溶栓效果明显比支架效果差。
支架需要手术团队,溶栓就是输溶栓药治疗。最好的溶栓药也得万元左右,这才支架大降价,以后每个支架700元左右,支架还比溶栓便宜。
最后一个问题,就算溶栓成功,也只是血流通畅,并不能解决固定的狭窄,固定的狭窄还会导致心肌缺血,甚至还会发生心肌梗死,所以大部分溶栓成功的患者,最后可能还得支架。
综合上述几点,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自然建议首选支架治疗,如果不能支架再选溶栓。
0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改正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如吸烟等能加重病情的不良习惯),适当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如糖尿病要控制好血糖和并发症,高血压要规律用药,维持在正常水平,这些都能延缓疾病进展,尽可能长时间维持高质量生活。
02
规律服药
准确执行医嘱,定时、定量、规律服用药物,不得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如调整剂量或停药,需与主治医师沟通进行调药。急性心肌梗死后需长期进行维持治疗,保证服药依从性、规律服药是维持病情稳定的重要手段。
03 定期病情监测 出院后第1、第3、第6个月进行复查,之后每年进行常规检查。复诊时常规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血生化血脂,心肌酶学等检查,必要时可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