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四川省绵阳市口腔公共卫生服务的破冰之旅(一)? 下一篇: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的特色之路(之二)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热点
随访电话救了一条命——慢病管理惠民生
2019-04-11
来源:原创
13934
4
我是一名社区全科医师,也是一名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责任医师。除了日常门诊诊疗工作,我还承担了社区居民慢性病的监管工作。人虽平凡,但我坚信,我所做的“关乎社区居民生命健康”的事情不平凡。   社区中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疏于管理,得了慢性病,以为只要按时服药,就没事了,并不知道慢性病防治是一个持久且重要的过程。   有些居民身体不舒服,但是嫌去医院就诊麻烦,最终小病变大病,慢病变急病,导致中风甚至死亡。每当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情,我的内心都非常难受。为这些本可以活得更好,寿命更长的患者感到惋惜。同时,我也不断思考:慢病管理工作究竟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为居民身体保驾护航。

  

  

2-5.jpg


  我是一名社区全科医师,也是一名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责任医师。除了日常门诊诊疗工作,我还承担了社区居民慢性病的监管工作。人虽平凡,但我坚信,我所做的“关乎社区居民生命健康”的事情不平凡。

  

  社区中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疏于管理,得了慢性病,以为只要按时服药,就没事了,并不知道慢性病防治是一个持久且重要的过程。


  有些居民身体不舒服,但是嫌去医院就诊麻烦,最终小病变大病,慢病变急病,导致中风甚至死亡。每当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情,我的内心都非常难受。为这些本可以活得更好,寿命更长的患者感到惋惜。同时,我也不断思考:慢病管理工作究竟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为居民身体保驾护航。

  

2-1.jpg

  

  随访电话救了一条命


  这是一个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心有余悸的亲身经历。我庆幸当时凭着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及时有效的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事情还是从一个“随访电话”讲起。


  一个寒冬的傍晚,临近下班时间,窗外一片漆黑,呼啸的北风吹打着路旁大树的枝叶,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诊室里已经没有病人了,我向往常一样,给一些高血压患者打电话进行随访。在与一位姓张的老奶奶进行电话沟通的时候,开始只是进行一些平时的随访问答。她告诉我:她按时服药,平均3天左右就测量一次血压,血压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


  我建议她每3个月到我们社区医院来化验一次血,监测血糖和血脂的情况。平时保持清淡少盐饮食,最好一天不要超过一调羹的食盐和两勺的油。嘱咐她每天坚持步行一千米,保持心情愉悦,凡事要看开点。假如身体出现“胸闷、气短,头晕乏力、嗜睡,肢体麻木”的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在快要挂电话的时候,她突然说:“裘医生,我家老头说最近老是感觉头昏昏沉沉的,总是想睡觉,左手手臂还有点不太灵活,你说他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听她这么一说,我连忙问:“他多大年纪了?有高血压么?有吃药么?这种情况有多长时间了?”


  “老头65岁了,平时血压不稳定,有时候高,有时候又正常,高的时候收缩压170mmHg,舒张压110mmHg。他平时身体很好的,自己也没在意,没有吃降血压的药,这情况已大概有3、4天了。上次社区体检查报告,血脂血糖都有点偏高,他觉得高了一点点,不要紧的,没去关注它。”


  “那他平时抽烟喝酒么?平均一天要抽多少支?喝多少酒?体重有多重?菜吃得咸不咸?有没有适当的进行身体锻炼?”我接着问。


  “烟,酒都来的,烟嘛一天一包,抽了40年嘞,酒也喝,白酒一天要喝3两。人有170斤吧。菜我们平时吃的有点油的,也比较咸。老头子很少锻炼,下午喜欢跟边上的邻居在楼下打牌。这几天人不太舒服,也就没去打了。”她回答道。


  “张奶奶,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你家老头有可能是中风先兆,你先别急,我立刻就去你家里,你等着我。”


  “太感谢你了,裘医生。”这时候张奶奶的语气中已经透露出焦急。


  挂断电话,下班时间已经到了。我向药房拿了降压药,带着血压计和听诊器,连白大褂也没有来得及脱,就急匆匆的奔向张奶奶家。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非常及时和准确。当我气喘吁吁的来到张奶奶家的时候,老大爷的口角已经开始有些不由自主的流口水了。我给他测了血压,血压200mmHg/110mmHg,立即让他服下了降压药。并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然后,我对身边一直在焦急等待,不知所措的张奶奶说:“张奶奶,你放松点,你自己有高血压,更加要注意,老爷子还需要你的照顾呢。我已经拨打120电话了,他们很快就会到的,现在医学这么发达,像老爷子这种情况,发现得早,如果恢复得好,就和正常人一样,不会有啥后遗症。”


  听我这么说,张奶奶情绪逐渐平复下来,“真是太感谢你了,裘医生,要没你这个电话,老头子说不定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没了。对了,你看我,你进来忙到现在,我连口水都没拿给你喝。晚饭也还没吃吧?要不你在我这里将就着吃点吧,我和老头正准备吃晚饭呢。”话音刚落,楼下便响起了救护车的鸣笛声。“咱们救人要紧,下次我来看你的时候再吃饭。”我把老夫妻送上救护车,并跟随车医生交待了患者的情况,看着救护车呼啸而去,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在我都快遗忘这件事的时候,张奶奶主动打电话给我,老爷子的身体已经基本恢复了。她邀请我去家里做客,我爽快的答应了。下班后,我买了一些水果,来到张奶奶家。张奶奶看到我还带了东西,非常感动,握着我的手,一个劲儿的说:“谢谢裘医生”。就这样,我和这对老夫妻成了“忘年交”。


  这件事情更让我相信,联系和沟通就是连接慢病管理医生和社区居民们之间信任的桥梁。这次亲身经历,让我对社区慢病的管理工作越做越有信心。虽然我常常因为工作忙碌而赶不上家中的晚饭,偶尔妻子也会埋怨我回家又这么晚,也许女儿又会失望我忘记了答应送给她的礼物。但是我从未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我要把所辖社区的居民慢病管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透彻。


  ........................................................................................................

  本文来源: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征文

  作者及单位:裘龙君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图片_20190110104432.jpg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