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在慢病管理领域的应用
图//主持嘉宾: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学系教授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蓝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5.4亿人。基础事业的发展也为开展和接受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保障,而且随着数字技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地融入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在赋能我们的健康产业,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并把数字化健康发展推向新的快车道,这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多位重量级嘉宾,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专业分享数字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类健康出谋划策。
嘉宾>>>
周脉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
张毓辉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闵 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
陈应军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路 科 武汉久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图//周脉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
数字技术在慢病防控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促进慢病预防和早期诊断;二是能实现精准医疗,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三是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四是方便患者管理病情;五是改善医患关系;六是促进医学研究和健康管理。
数字健康在慢病防治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管理,二是健康管理平台,三是健康移动应用程序,四是智能穿戴设备,五是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六是远程医疗,七是健康数据汇总分析,还有智能健康辅具、医疗机器人、数字疗法等。
我国数字健康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信息孤岛的问题,信息难以互通共享。二是隐私安全问题,现有信息安全技术和法律法规尚不完备,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存在一定的风险。三是人才短缺问题,当前数字健康相关复合型人才短缺。四是信任认可问题,人们对数字健康服务的信任和认可度有限。五是资金投入问题,当前数字化健康产业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回报周期长,限制了资金的投入。六是临床应用验证问题,目前验证体系不完善,缺乏可靠的评价指标和验证方法。
数字健康在慢病防治领域未来会呈现几个特点:一是能够促进慢病防治向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二是推动慢性病防治由传统的医院为中心向家庭医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三是推动慢性病防治问题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四是推动慢病防治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的平衡。五是推动慢病防治的跨界合作创新。六是完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图//张毓辉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数字疗法是软件驱动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方案,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数字疗法通过将信息,如APP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物理因子,软件等跟药物相结合发挥作用。恰逢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使得我们可以把数字技术作为改变我们服务模式,用模式创新来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个路径。
数字疗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它是创新的解决方案,数字疗法区别于互联网医院和数字健康信息化最根本的特点是:数字疗法能够对健康直接进行干预。数字疗法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结合药品使用。数字疗法是新时代“大健康观”的综合解决方案,是健康中国的战略支点之一,只有建立数字健康体系才能统筹医疗因素和非医疗因素,统筹院内场景和生活场景,从而实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
数字疗法能在预防、治疗、非医疗性干预治疗方面发挥作用。预防上,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数字疗法产品能够在3-7分钟时间内以语音的形式快速完成大脑功能筛查,然后有针对性进行训练干预。治疗上,能够直接治疗多种疾病,比如对于儿童孤独症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医生的作用。在疾病的非医疗性的干预治疗方面,数字疗法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理论,能够有效地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健康行为的黏度和坚持性,据测算,通过数字疗法可以把肿瘤患者放弃治疗率从27%-39%降到11%左右,平均把每个患者的生命延长6-8个月。
图//闵 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
AI大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在智慧医疗领域,大模型可以根据医疗信息对诊断决策进行相关辅助,比如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二是在治疗领域,AI大模型可以在与医生互动中生成治疗方案。三是大模型可以生成结构化的医疗文书并实现相关内容质控。四是在患者服务方面,AI大模型可用通俗语言为患者答疑或提供导诊。五是在医院智慧管理方面,大模型可以为医院运营管理者生成相关表单,来辅助管理方面的决策。六是在科研方面,可以在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研究方案设计、结构分析、成果撰写等方面提供很多帮助。七是在教学方面,可以帮助医生和教师完成辅导低年级学生的任务,把教师从过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八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为中医的经验传承和质控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九是在药物保障供应方面,大模型可以在研发和销售等环节产生一个比较好的作用。十是在公共卫生领域,大模型可以辅助进行流行病大数据分析和预测。
AI大模型也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技术成熟度方面,由于算法的局限性有可能造成内容失真,算力不足导致效率低下,医疗数据质量和安全风险保障问题,用户的安全和隐私保障等。其次是在医疗质量和公平风险方面的隐患,比如可能生成虚假、错误的内容,算法如果存在偏见也会影响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经支持相关部门开展了慢性病防控数字技术遴选、“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揭榜等工作。未来,将从算法模型、应用实践方面开发相关标准,和相关单位共同搭建医疗大模型的实验室,对产品的功能、性能开展相关的评测和实验验证,来支撑产品的成熟和后续技术的发展。
图//陈应军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辖区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覆盖11.1万人,16个社区。2022年,门诊量接近50万人次,在管高血压患者25,000人,糖尿病患者13,000人。
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以下几点打造强有力的基层卫生工作团队:一是在社区创建医防融合团队,搭建家庭医生+家医助理的紧密型“1+1团队”。二是通过岗位练兵的形式加强团队能力建设。三是打造大全科、小专科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尤其是庞大的慢病管理团队。四是依托医联体机构,比如天坛医院、北京医院等,将其专家纳入到社区团队中来,同时通过一对一带教的形式,带领社区专科队伍提高能力。五是进行硬件设施升级。
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8年开始做“互联网+慢病管理”,和技术公司一起针对高血压、糖尿病两大慢病搭建丰台区健康大脑智能监测平台,通过平台对社区所管理居民的健康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在监测基础上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智能评估,平台有自动预警功能,发现血压、血糖异常的时候,会自动给医生和居民发送提醒。同时,平台和门诊系统紧密相连,家庭医生能够在门诊工作站上面清晰地看到其所签约管理居民的健康数据。
平台血糖达标率曲线显示,2021年10月份到2023年6月,从40%多的血糖达标率升至60%左右血糖达标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平台是家庭医生很好的助手,能够对签约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在监测基础上能做到健康状况全面评估,评估后有一个综合管理,最重要的是能提高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最后起到精准的治疗干预作用。
图//路 科 武汉久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目前我国慢病管理主要面临两个痛点,一是患者知晓率低,慢病形成过程中很难被发现,在无并发症之前患者的体感非常弱,但一旦发现就为时已晚。二是慢病的控制率低,管理的周期长,见效较慢,对慢病患者的持续动态监护及长程科学管理难以实现。
对此我们从三个维度给出了解决方案。第一个维度,通过体征监测数据的精准化,数据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分析评估报告的专业化,不断地提升慢病管理的效率。第二个维度,通过数据赋能,不断地提升数据的给予,结合生活方式的数据展示,促进患者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个维度,通过长期的连续数据监测及算法的分析实现对重大疾病的提前预警,降低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危害程度。
数字健康时代的全媒体健康科普方法路径
图//主持嘉宾:常春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主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健康科普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蓬勃兴起,也使得数字健康成为一个热搜话题。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核心强调了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如何提供高质量的科普信息?二是如何发布和传播健康信息?三是从全社会视角如何监管已经发布的信息,能够使老百姓获得科学的健康信息。
那么,在公众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健康需求不断增加、健康科普氛围越来越浓厚的背景下,如何更广泛地、深入地开展健康科普,特别是如何更精准地把握数字健康蓬勃发展对健康科普带来的新机遇,需要全社会共同探索创新。因此,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多位资深的重量级嘉宾,共同围绕“数字健康时代的全媒体健康科普方法路径”这一话题,开展圆桌讨论。
嘉宾>>>
李雨波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传播部主任、研究员
肖 云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
陶 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苗 荟 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原编导、资深节目制作人
李 梁 微博泛生活运营部总经理
杨 超 医学微视创始人
图//主持嘉宾:李雨波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传播部主任、研究员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开展的传播工作包括六大方面:一是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及关于健康科普的技术规范,包括全媒体信息生成、发布传播机制指导意见等技术性工作。二是从中心层面启动了健康促进与教育资源库和专家库建设,打造集媒体、专家、公众以及专业机构于一体的健康科普平台。三是组织实施健康素养促进工程,围绕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和慢病防控,结合重大卫生节日、健康纪念日等开展相关传播活动。四是开发健康教育的核心知识和科普材料。五是新媒体账号运营,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网站,健康中国的快手号、B站号等。六是组织国家健康教育系统的交流培训。
健康科普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如何保障健康科普信息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客观性。二是数字鸿沟,目前还有一部分人,使用互联网不方便或不会使用,怎么去保证他们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健康知识或技能。三是面对公众多元化的需求,怎么把健康知识分众化、个性化、有针对性地传到受众的需求点上,精准触达,保证效果。
做好健康科普,一是要加强健康科普知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开发标准的技术指南和规范工作流程,为医生,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和指导。二是应该注重健康信息生成和发布的流程以及相关的要求原则,首先要对目标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需求分析,其次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开展预试验,了解目标人群对健康信息的初步反应,从而调整所发布的内容;同时要组织有资质专家参与传播内容的审核指导;最后,健康知识传播前需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传播的知识内容、发布的时间节点是否合适,以及如何规避风险等。
图//肖 云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健康传播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支撑全院科学传播的工作,包括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医疗健康等方面,为科学院的中国科普博览、格子问道等数字化传播平台提供支撑和服务。科学传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传播的主体,以前狭义上认为传播主体是科学家,但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社会公众也能够参与到传播的主体环节。
健康科普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把多学科科研资料转化为易接受、易触达、参与性强的健康科普内容。二是技术带来传播模式的不断革新,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用户群体喜好的传播模式不一,如何通过和包括CCTV、微博等在内的媒体建立媒体矩阵,将不同信息精准送达不同的媒体所聚焦的用户群体。三是信息技术在持续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超强的计算能力帮助人完成很多基础工作,而且在数据足够多的基础上,产出内容相对来讲是可信可靠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找到我们人在传播链当中的价值,找到人类独有的科学精神、人文情怀。
图//陶 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流量算法为健康科普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现在很多短视频平台规定必须有日更、三更、四更,更得越多给的流量越多,但是精品内容需要时间来产出,需从算法上给高质量精心打磨的素材更多的发展空间。另外科普内容如何做到精准触达也是一个主要的挑战。
数字化应该给慢病防控定义一个好的规则,具体来说,一是以家庭为单位,利用数字化科普提升健康意识,防患于未然;二是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在社区基层单位里提高慢病早期的筛查率;三是把分级诊疗落实到位,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运用大数据搭建方便快捷的分流渠道。
在从事健康科普近20年时间内,从最早的纸媒,到后面参与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到现在通过各大短视频网站和社交平台,我一直通过不同的形式来传播眼科健康知识。我总结两点经验,一是健康科普要注重传播内容的趣味性;二是健康科普要注重互动性,增强科普对象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能提高科普的生动性和参与对象的黏性。
图//苗 荟 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原编导、资深节目制作人
对于传统媒体来讲,如何选好合适的专家参与到健康科普内容的创作,对产出高质量的内容至关重要。好的健康科普,一是要选好合适的科普传播人,好的科普传播人有两个标准,其一是自带流量和话题度,其二是比较接地气,能够将科普内容做得温暖、温情、通俗易懂。二是内容上要结论为先,时长控制到2-3分钟;其次内容要吸引人,5秒之内要吸引观众的眼球。
要打击网络造假,科普伪军会造成观众对网络知识的不信任,要打造良好的健康科普生态,增强数字科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图//李 梁 微博泛生活运营部总经理
我们作为新媒体平台,主要是起链接和融合的作用,一是协助各级协会和主管单位落实健康科普项目;二是和媒体方合作,运用平台的资源和流量,放大媒体方大V和权威专家所生产出的专业和权威内容的覆盖率和影响力;三是和企业方合作,将健康科普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通过平台触达到消费者和用户。
健康科普面临的挑战:一是科普信息越多,信息茧房裹得越紧,如何突破信息茧房,让传播真正有效和高效。二是每个新媒体平台的价值、定义、规则、受众不一,如何找到与传播内容、传播受众相匹配的平台,让信息精准触达受众。
数字化为健康传播工作带来三点机遇:一是互联网健康科普能隔离时间、地点、成本因素,提高健康科普的覆盖率;二是新媒体健康科普互动性更强,用户对于健康科普的认知会更深刻;三是通过类似微博平台上的热搜机制,可以放大自媒体创作者的个人能力,让信息迅速传播至公众。
合理利用数字化工具能减少健康科普内容的成本,一是借助数字技术助力打造医生社区,例如微博平台上有很多医生讨论案例、互相学习技术。二是平台给医生流量扶持,帮助医生传播所生产的优质、权威内容。三是给医生提供好的创作工具,包括视频和图文制作工具、科普投票工具等。
图//杨 超 医学微视创始人
医学科普视频通过邀请各个学会的主委、学科带头人等权威专家讲解清楚疾病知识,让老百姓可以方便快捷的反复观看,在传播医学健康科普知识的同时缓解患者焦虑。医学科普需要建立整套的标准流程来规范创作质量,保障传播内容的严谨度和权威性。医学科普如何在保持公益性的同时能够可持续发展,是无论是个人创作者还是平台都会面临的挑战。
慢病管理科普知识传播需加强系统性和整合性,具体来讲,一是需搭建起集主治医师、营养师、药师、康复师等在内的综合健康知识传播系统,针对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健康知识传播。二是需借助数字化工具,打造针对基层医生的工具包,分享权威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增强患者对基层医生的信任。
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健康县(区)、县域医共体、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践分享
图//主持嘉宾:王玲玲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副会长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覆盖率达到20%,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强化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按规定纳入诊疗常规。我国慢病患者群体比较庞大,基层慢病管理对防范因病返贫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对建设健康中国意义重大且投入效果很显著的医改基石环节。因此,大会诚意邀请到多位拥有丰富经验的嘉宾进行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健康县(区)、县域医共体、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践分享。
嘉宾>>>
魏仁敏 山东省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副主任
邓 颖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所长
刘自清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医共体总医院总会计师、宁远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朱敏刚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图//魏仁敏 山东省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副主任
2017年,山东省提出了“三高共管”三级协同的模式,2023年,在前期基础上又加上了慢阻肺,把它合并到青岛市“三高共管六病同防”的工作当中,形成了“三高一慢”的项目。“三高共管六病同防”模式是充分整合现有县域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保慢性病保障的推进机制优势,搭建起的政策集成和服务升级平台。同时通过明确服务清单和分工,消除机构间服务盲区和同质化竞争;通过强化分级服务和“六病同防”,解决基本公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精准不够、效果导向不足的问题。这种模式可实现多部门、多机构共赢,总体上阻力相对较小,操作性、实效性强;目前已经覆盖11个地市,建立了228家三高中心,1,500家三高基地和22,052个三高之家,管理人数接近1,000万。
利用先进的IT技术,结合医学技术和服务模式,为青岛市打造多层次、多方式、广覆盖、全方位的慢病一体化综合防控体系,实现慢病“防、治、康”一体化。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治疗技术一体化,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健康教育和指标监测等。二是服务技术一体化,采用物联网、互联网、云平台技术,移动终端服务和面对面服务等多种模式。三是治疗机构一体化,一、二、三级医院共同参与,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四是人群用户一体化,同时面向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疾病人群提供服务。五是场所时间一体化,无论是医院内还是医院外的各种场所和任何时间,用户均可得到关怀并接受服务。
图//邓 颖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所长
四川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自2008年启动,重点工作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全媒体健康宣传倡导,二是多部门共同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三是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五进”活动,四是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五是促进各地多岗位人员能力提升,六是通过健康天府巡讲、技能技术比赛、健康主题日等手段深化活动。
四川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产生的特色案例包括运动促进健康推广、健康管理员培训项目及转化(卫生员)、康巴卫视“走基层、送科普”活动、与健康四川行动共同推进活动等。
四川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四川各地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广泛存在,整体推进创新突破难,数量、形式和质量不能兼顾,基本技术全覆盖常被忽略。二是管理多头,归口交叉,工作面广;各地政府配套经费不足,许多工作不能落地、落实,部门合力未形成。三是熟练的专业和技术人员非常缺乏,专业人员培养不够、经验交流机会少、工作经验不足、部门协同不够等。四是活动策划的科学性、执行率有待提高。
未来将进一步纳入政府职责,加大经费投入,真正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卫生、宣传、教育、体育、新闻广电、妇联、科协、老龄委等多部门的协作和联系,共同促进行动深入开展,逐步探索向“公共健康服务系统”发展的可操作性。
图//刘自清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医共体总医院总会计师、宁远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2022年8月,宁远县正式成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筑起了乡村振兴的健康根基。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县域医共体”发展的新趋势,搭建起宁远卫生健康信息化“四个1+N”的总体框架(一卡、一网、一平台、一中心和N项应用),通过持续运营,建立创新型服务运营模式。通过医共体信息化项目建设形成县域内优质资源共享,带动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安定就医秩序,提升县域内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通过智慧化慢病医防融合建设,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主要开展了“54321”创新模式探索。5即是实现一个平台、一个诊断、一张处方、一批药物、一条绿色通道的五个“一”目标。4即是实现四个价值,创新价值探索新的防控模式;社会价值助力基层医疗发展;经济价值给每一个患者提供最适宜的处方,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医保支出;学术价值,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对医防工作进行反馈指导。3即是形成三个特色,全人群覆盖、全病程管理、全因素分析。2即是两个重点,一是提升医生防治综合能力,满足分级诊疗的需求;二是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升自我健康意识,让其更好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1既是一个中心,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为促进智慧化慢病医防融合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构建防控网格体系,形成县乡村三级防控体系。二是开展家庭医生“五进”活动,组织各级医疗机构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三是实施健康快车免费送药活动,为长期用药人群提供免费的药品上门服务。四是创新考核和绩效分配机制,明确年度绩效目标和项目经费分配比例,为工作实施提供依据保障。
图//朱敏刚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嘉善县慢病协同体系包含五大协同:一是机构协同,建设紧密型医共体。二是人才协同,通过“一统三池”,融合医共体的人才体系。三是创新“医康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四是家庭医生团队协同。五是平战结合,将应对慢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合。
通过数字化赋能家庭医生,线上线下协同构建以“重点人群有监测”“健康生活有干预”等为主题的健康服务场景,通过健康画像、数字家医、健康干预、自我健康管理四大核心模块,聚焦“防未病、治小病、管慢病、转大病”,建立形成覆盖全民全域的“体医融合、体卫融合、基层为本、预防先行”的基层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近期,浙江省“健康大脑+智慧医院”建设完成,将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城乡均衡布局。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一体化,HIS+EMR一体化、门诊住院一体化、院内院外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固定移动一体化、多院区一体化。二是智慧化,全面的智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和临床辅助决策支持,事中提醒或拦截,防患于未然。三是闭环化,核心业务全流程闭环管理,药疗、检查、检验、手术、用血、治疗等,规范医疗行为。四是移动化,数据驱动业务,核心业务移动化,例如掌上医生、掌上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