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主任 常贺生,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董 成
本报记者 叶雪辰
据统计,约4%~12%的人在儿时面临肺部发育不良。肺,作为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在早期发育不良会导致成年后难以获得正常的肺功能,进而增加各类疾病风险。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在英国《欧洲呼吸杂志》刊发研究指出,肺部发育经历三个关键期,儿童时期是重中之重,若孩子存在体重指数不正常等危险因素,将严重影响日后肺部及全身健康。
儿时体重关乎肺功能
研究人员对4000多名儿童展开分析,在其8岁、16岁和24岁时测量肺活量等指标。结果发现,从出生到成年早期,与始终维持正常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的参与者相比,BMI持续较高或加速增长的参与者,在24岁时表现出较差的肺功能;BMI持续较低的参与者,肺功能发育缓慢;幼年时期BMI较低,童年时期有所增加,并恢复到正常范围的参与者,未出现显著的肺功能损害。研究人员表示,BMI异常的儿童在成年后有肺功能受损风险,早期对孩子进行体重管理,有助逆转肺功能损伤,改善成年后肺部健康。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董成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肺是人体的“空气工厂”,其“早期建设”是否良好关系到日后运转。从出生至8岁是肺发育的黄金期,肺部从“毛坯房”变成了“精装修”,完成了肺泡数量暴增、肺泡直径变大、气体交换率大幅提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发育等多项升级。进入青春期,肺功能迎来第二次飞跃,肺容积倍增,膈肌和肋间肌力量增强,最大通气量接近成年人水平。肺泡壁弹性纤维密度达到峰值,为成年后储备“呼吸力”。24岁左右,肺结构及功能基本达到顶峰期,这一阶段的肺功能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年甚至晚年肺部健康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主任常贺生强调,儿童早期是肺发育的关键期,如果检查出肺部功能异常并及时治疗,肺发育可逐渐追赶至正常水平,但如果不及时干预或难以治疗,会对患儿的终身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常贺生说:“我曾接诊过不少患儿,由于重症支原体肺炎,引起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导致长期甚至终身肺功能受损、运动耐量下降,需要长期随访治疗。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家长关注儿童早期体重等指标,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体重管理、监测肺功能、营养和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成年后患肺部及其他疾病的风险。”
别透支肺健康储蓄
常贺生表示,基因会调控支气管发育、肺芽形成、气道分支模式等肺部发育过程。如果胚胎阶段出现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肺发育出现先天性问题,比如气道畸形。先天膈疝、囊性纤维化等疾病也会影响肺部正常发育。两位专家提醒,存在肺部“先天不足”的人应在早期及时干预治疗,以提高肺功能。另外,肺功能受到后天的影响也很大。肺功能就像一笔储蓄,正常情况下足以应对日常开销,但如果在8岁、16岁和24岁三个肺部发育关键期常有额外花销,可能提前透支这笔储蓄,导致肺功能下滑。
常吸有害物。董成表示,孕期母亲的健康状况对胎儿肺发育有直接影响,如母亲吸烟、感染病毒或患有糖尿病等,可能导致胎儿肺部发育异常。孩子出生后及整个成长发育过程中,若经常吸入烟草烟雾、厨房油烟、汽车尾气等有害物,不仅容易导致肺部感染,还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肺部总感染。儿童青少年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气管和支气管腔道相对狭小,血管丰富、黏膜娇嫩,清除微生物的能力差,加之学校等集体环境中接触传染源多,更易发生肺部感染。如果肺部经常感染,炎症反应可使肺内出现小结节、瘢痕、增生,或损伤小气道、支气管,造成肺部结构变化,可能引发慢性气道疾病、哮喘、支气管扩张,出现肺功能永久性损伤。
营养跟不上。常贺生表示,若母亲孕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胎儿出生低体重、肺发育不成熟、肺泡数量较少。出生后的营养供给同样重要,若儿童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能导致肺上皮细胞病变,影响正常肺组织功能;维生素D不足,可使肺泡上皮细胞修复能力降低,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风险;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降低肺活量和呼吸效率。长期摄入高油高盐高糖饮食会导致肥胖,这会促使脂肪组织释放白介素6等炎症因子,增加哮喘风险,影响肺功能。
懒得做运动。乘车代替步行、坐电梯代替爬楼梯、假期窝在沙发上玩手机……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膈肌纤维逐渐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替代,收缩力下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升高,令有效气体交换面积缩减;运动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而久坐会使其活性下降40%~60%。
好习惯帮助护肺
肺不仅是氧气交换站,更是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核心。肺功能差会通过缺氧、炎症扩散、代谢失衡等机制,引发心血管、神经、免疫等系统的疾病。因此,两位专家表示,要想护好肺功能,必须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存足“本钱”。
运动增加肺活量。常贺生表示,经常参加户外运动,充足晒太阳,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增强肺功能;练习游泳可通过憋气训练提高肺活量,强化呼吸肌,增强肺功能。董成提醒,肺发育不良、肺部功能不佳者不能放弃运动,否则肺功能将继续恶化;可循序渐进地运动,起初选择慢走等缓慢且舒适的运动,之后根据肺功能改善情况,逐渐增加速度和强度。此外,每天可进行腹式呼吸,一只手放在上腹部,鼻子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嘴巴呼气时手随腹部下陷,初期可每次练5~10分钟,每天3~4次,之后逐渐增加练习时间。该训练可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肺通气量。
补足营养不吸烟。无论处于什么年龄段,都建议少吃刺激性食物,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期间。日常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柑橘类和浆果类水果、坚果和绿叶蔬菜等有助抗氧化的食物,以及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鱼、沙丁鱼、亚麻籽和核桃等。适量饮水能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助预防肺部感染,建议每天喝足1500~1700毫升。吸烟对肺损害很大,会破坏呼吸道上皮纤毛,这些纤毛是呼吸道的“清道夫”,一旦被破坏,保护作用会变差。因此,吸烟者应尽早戒烟,不吸烟者避免接触二手烟。
避免反复肺感染。秋冬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季来临前,孩子应提前接种疫苗,室内多通风,根据气温增减衣物。若呼吸道症状较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发现异常早排查。家长可通过简单测试判断孩子肺功能,比如观察孩子运动,如能正常参加较高强度的体育活动,未出现呼吸节律异常等情况,一般认为肺功能正常。董成表示,如果孩子出现慢性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爬楼梯、跑步时比同龄人更容易气喘,或在轻微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提示存在肺发育问题,要及时就医,通过常规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激发试验、气道阻力检查等评估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