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也被称为“坏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水平,能给患者带来持续的心血管获益。不过,深圳市慢性病预防控制中心老年健康管理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研究所近期研究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坏胆固醇水平并非降得越低越好,最佳范围应控制在2.6~4.1毫摩尔/升。
研究从2018~2019年深圳健康老龄化研究中纳入21万余名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随访3.08年间,共有5333人死亡,其中2303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881人死于癌症。研究发现,与坏胆固醇水平为2.6~3.3毫摩尔/升的人相比,极低水平(小于1.8毫摩尔/升)或低水平(1.8~2.56毫摩尔/升)者全因死亡、癌症死亡、其他病因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极低水平、高水平(4.1~4.9毫摩尔/升)、极高水平(超过4.9毫摩尔/升)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32.7%、43.7%、52.8%。202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老年人坏胆固醇水平不能降得太低,否则会增加脑出血风险。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建议,普通健康人群坏胆固醇水平只要不超3.4毫摩尔/升就可以;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建议保持在2.6毫摩尔/升以下;曾患过急性心梗、脑梗,或频发心绞痛,或患有冠心病、脑缺血、“小中风”且合并糖尿病者,属于极高危人群,应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张稳表示,极高危人群坏胆固醇水平越低越好,一般人群遵照指南的建议指标控制即可。
为防止坏胆固醇超标,建议老年人加强身体活动,太极、五禽戏、八段锦、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以身体微微出汗,第二天不感觉过累为宜。饮食方面,多吃果蔬、豆类和鱼肉蛋奶,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烹调以蒸煮为主,少用油炸、油煎等方式。睡眠要充足,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调适压力。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如橘红、荷叶、薏苡仁、山药、莲子、山楂、白扁豆等也有降血脂作用,可选两三种煮水代茶饮或煲汤。日常还可以经常按揉丰隆穴(外踝尖上八寸处)、足三里(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阴陵泉(位于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等穴位,每次按揉10~15分钟,有调节血脂的功效。老年人还应定期体检,除了控制坏胆固醇水平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好胆固醇过低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