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吴忠市利通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特色亮点 下一篇: 江苏省张家港市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
分享到:
杭州市江干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2019-01-22
来源:慢病界
9746
0
1.强化政策保障。坚持“以创建促进提升、以提升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区情实际,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卫生、文体专项规划,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下发了《江干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干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方案的通知》《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医养护一体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江干区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方案》《江干区全民健身工程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杭州市江干区困难家庭重大疾病医疗补助办法〉的通知》等涉及慢性病防控的政策文件,从人、财、物等方面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府主导,持续健全工作保障机制4-2.jpg

  1.强化政策保障。坚持“以创建促进提升、以提升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区情实际,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卫生、文体专项规划,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下发了《江干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干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方案的通知》《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医养护一体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江干区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方案》《江干区全民健身工程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杭州市江干区困难家庭重大疾病医疗补助办法〉的通知》等涉及慢性病防控的政策文件,从人、财、物等方面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体系,适时调整了由区长任组长、14个部门和8个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定期组织多部门开展联合督导,统筹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区委区政府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街道和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区卫计局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综合目标考核,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慢性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4-1.jpg

  3.强化财政支撑。区财政每年安排足额预算用于健康体检、文体设施设备建设、慢性病防控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其中,2012~2017年共计投入249.22万元、年均40万元以上的示范区建设专项工作经费。区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每年不少于10万元,占当年疾控业务总经费的10%以上。

  (二)坚持软硬并驱,着力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1.加强能力建设。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以实现慢病管理“精细化”为目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建设,强化全科医生技能培训。选派技术骨干赴英国、香港等地进修41人,邵逸夫医院进修35人。每月省市医院专家定期在各社区的“慢病联合诊疗中心”开展联合诊疗,开展心电、影像远程会诊,中医专家定期坐诊带教。全区共培育慢性病首席医护人员96名,省级基层名中医2名,市级基层名中医4名,构建了“全科医师—联合诊疗中心首席医师—上级医院专家”社区健康管理三级服务体系。

  (1)提升实践能力。建立完善“疾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慢性病防控体系,规范开展监测评估工作,分析掌握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推进慢性病防、治、管的有效整合。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350万元,聘请台湾耕莘医院专家团队为我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提供技术指导。成立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开展基层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卫技人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先后获得浙江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竞赛一等奖,杭州市健康教育技能团体三等奖,杭州市基层卫生机构技能竞赛团体和个人一等奖,杭州市首届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技能比武二等奖、三等奖、杭州市社区糖尿病专病管理项目一等奖等荣誉。

  (2) 推广适宜技术。推行全科医生健康管理路径化,开展国家 “高血压慢病基层规范化防治适宜技术研究、评价与推广” 课题,明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常见疾病的诊疗路径。依托区中医院建立基层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为区属医疗机构开展中医中药服务提供技术指导。

  2.完善信息网络。4-3.jpg

  (1)统筹区域会诊中心和转诊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类医疗资源,组建区域健康服务联体,建成心电图、影像、检验、远程视频会诊、眼底病会诊等“五大信息中心”。融合省、市多个转诊平台,打通基层卫生服务中心预约、上转和下转渠道,为签约居民进行精确转诊,并对上转患者进行追踪管理。

  (2)搭建一平台和两大数据库。制定并实施《杭州市江干区卫生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搭建区域卫生信息云平台和开发建设江干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数据库,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在区域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的互联共享。

  (3)拓展智能健康服务功能。升级自助挂号系统,刷卡即可识别居民签约信息,实现签约居民优先就诊;推广“医信付”和“支付宝”快捷支付;通过家庭好医、纳里医生云平台等为签约居民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健康管理;优化“健康江干”微信公众号为居民提供线上检验结果查询、预约门诊、预防接种、母婴保健等服务。

  3.深化服务内涵。一是构建系统管理架构。建立 “卫计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与民政、残联等部门及街道社区加强沟通协作,组建“1+X”签约工作小组140余个,建立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社区网格员等参与的“1+X”签约专业队伍,有效提升签约效率。二是推广签约服务项目。制定全区统一的签约服务清单,涵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化的基本医疗服务和个性化签约服务,居民可按照个人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服务项目。建立“客服中心”,开展规范化签约服务考核,反馈签约居民服务体验。通过“家庭好医”等信息化平台,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咨询、预约、转诊及会诊服务,方便签约医生开展精细化管理、随访等。实施签约慢病患者长处方制度。三是规范开展防治管理。依托35岁及以上首诊测血压、健康体检、“两癌”筛查等载体,并通过多个社区重点慢病干预控制项目,开展慢性病筛查,发现慢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并纳入管理,实现了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注重发挥患者的自我管理作用,组建高血压、糖尿病俱乐部或自我管理小组共计80个,社区覆盖率58.82%,其中创建管理示范点6个。

  (三)坚持氛围营造,加快提升城区健康品质

  1.营造健康文化。区委区政府制定《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以“品质新江干、健康新生活”为建设主题,以“健康生活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以“十个百”健康项目带动为突破,快速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同时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一社一品”文化品牌培育活动,更全面地为辖区居民提供养老、医疗、卫生、科普、休闲、保健等社区服务,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健康文化乐园。

  2.加强公众宣传。通过《江干报》、社区宣传栏等传统媒介和江干发布、健康江干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新兴媒体,多角度立体式的向大众传播健康知识。借助区域健康服务联合体、慢性病联合诊疗中心、市民大讲堂、健康大讲坛等载体,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和需求,结合主题宣传日、重点疾病科普活动、“三减三健”系列宣传等,组织开展咨询、义诊、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健康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年受教育人数超过3万人次。中小学校、幼儿园开设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师生互动,家校配合,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区人民医院编排的小品《都是血压惹的祸》获浙江省“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宣教小品竞赛一等奖,长三角地区决赛一等奖,并在多地巡演深受群众好评。

  3.打造健康环境。近年来,我区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持续落实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营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各街道各部门积极创建健康餐厅/食堂、健康学校、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小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等,持续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建设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和无烟学校,覆盖率100%。

  (四)坚持基础建设,广泛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

  1.规划引领成效明显。在全市率先编制区域文体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0-2020),并基本实现规划目标。2017年又制订了各条线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编制新一轮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规划。随着丁兰、九堡文体中心的相继建成,李宁体育公园项目的正式开工,古海塘遗址博物馆的立项落地,亚运会场馆区体育中心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夏衍旧居及夏衍纪念馆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区域内文体场馆布局不断优化。

  2.文体设施全面覆盖。全区8个街道综合文体中心面积均达1500㎡以上,建有基层健身苑点和篮球、乒乓球、室内健身房等健身场所800余处。辖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区居民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符合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达100%,学校市民卡开卡和刷卡两项指标均列全市前列。15分健身圈覆盖率达100%。截至2017年,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6平方米,超过杭州市人均水平。以区文体中心为主核心,以丁兰、九堡文体中心为两翼,以图书馆、文化馆、夏衍纪念馆、古海塘遗址博物馆为四星的“一核两翼四星”的文体设施格局基本形成。

  3.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全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目前全区性群众健身团体有54个,各街道有群众健身团体336个,共有健康(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1567人。成功举办杭州钱塘江文化节、国际毅行大会、国际冲浪对抗赛等重大活动和赛事,区直机关党工委每月组织一次全区机关干部毅行类活动,区总工会每年举办全区职工登山、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竞赛,2016年江干区组队参加“万步有约”首届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同时草根赛事活动向基层延伸,每年举办“钱塘·弄潮杯”社区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赛事活动100余项,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开展科学健身宣传活动进社区、进学校和进企业。我区全民健身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等中央媒体先后进行报道,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市领导批示予以肯定。

  二、取得成效

  1.健康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人均期望寿命85.41岁,比2012年提高了2.66 岁,超过全市人均期望寿命2.99岁。慢性病占总死因比例不断提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近年我区慢性病占总死因比例维持在83-84%,2017年为83.13%。2017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7.40%,低于杭州市水平。

  2.健康素养不断提高。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素养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2016年江干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0.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69%)10.14个百分点。2017年调查显示,居民盐平均摄入量8.98克/日,低于全省水平34.60%;油平均摄入量35.40克,低于全省水平26.36%。辖区18岁以上成年人吸烟率为16.2%,比2011年(23.83%)下降32.02%。

  3.健康环境不断完善。通过几年的建设,构建了全方位的健康支持性环境,营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良好氛围。6年新增创建各类健康细胞单位73家,其中区疾控中心等7家单位还成功创建为WHO健康单位(学校)。建成健康主题公园1个,健康步道3条,健康小屋3个,并启动天虹综合体“健康一条街”建设。2017年开展“钱塘最美家庭·江干Family”评选活动,共命名96户家庭,开展健康家庭创建的健康社区占辖区社区总数的41.18%。

  4.健康服务不断优化。着眼于慢性病精细化管理,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控制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7年全区签约176194人,占户籍人口数43.84 %,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77.1 %,签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累计提供居家医疗服务1000余例,共计服务8800余人次,累计建立家庭病床800余张。通过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慢性病管理水平。

  、特色亮点

  (一)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更加完善。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与深化文明城区创建、环境综合整治、国卫复评、建设健康城区等工作紧密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健康优先,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2018年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全面启动健康江干建设,建立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健康产业六大任务和保障支撑及督查考核机制(简称“6+1+1”平台),努力打造健康中国建设的“江干样板”。

  (二)智慧医疗特色服务打造品牌效应。

  积极打造区域健康服务联合体,创新“四诊四定”机制,构建“1个诊疗中心+5个技术支撑中心”的慢性病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医疗特色服务品牌。为辖区群众提供从社区预约门诊、慢病首席门诊、专家联合门诊、远程视频会诊、精准双向转诊到社区康复及居家医疗的健康管理一条龙服务,构建了适应区情实际的分级诊疗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医养护一体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了管理系统化、工作标准化、诊疗专业化和信息智能化的“四化联动”机制,有效突破瓶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申报的《签约服务居家护理工作规范》被浙江省技术监督局正式立项为地方标准,江干区分级诊疗、医养护一体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慧医疗等工作得到了国家领导和国家卫计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项目带动促进工作整体推进。

  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学习先进技术和工作理念,以点带面促进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整体推进。实施糖尿病项目化管理、杭州市社区冠心病综合管理项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服务试点项目、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等,提升慢性病管理规范和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深入开展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胆固醇管理知识传播示范社区”,国家健康素养和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监测等,让健康教育全方位、立体式地渗透到居民生活之中;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展城市化推进与居民健康之间关系研究、开展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国家医院伤害监测点等工作,了解居民健康状况,掌握伤害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健康干预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新突破。“儿童安全步行”教育干预项目荣获全球儿童安全组织颁发的组织奖,茅以升实验学校荣获“项目优秀学校”。

  (四)健康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

  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体检、养老服务中来,利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培养居民的健康消费习惯,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全区共有146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所有社区,其中有37家引入社会组织运营管理。建立签约医生、生活助理员、亲属及社区共同参与的健康服务模式,形成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综合养老服务格局,打造医养护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链,闸弄口街道成功创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采荷街道建成全国首个医养护一体化惠老服务街区。全国首家“共享医院——杭州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暨邵逸夫国际医疗中心”落户江干区,为高端医疗保健需求人群提供健康体检、VVIP门诊、特色专科、住院转诊、健康保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管家式”全人全程个性化闭环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

  各位领导和专家,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在强化保障机制、注重基础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示范区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长效机制、工间操推广、居民慢性病防病意识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评审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社会动员,防控结合、预防为主,在进一步做实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上下功夫,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以扎实举措全面推进健康江干建设,为打造世界名城首善之区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作出不懈努力。


来源    杭州市

设计    张俊方

编辑    彭黎明

版权属慢病界所有,转载请联系。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