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防猝死套餐”真的有用吗?心血管专家:不能等同于药品 下一篇: 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管理
31位专家达成共识:运动前中后应监测七大指标
2023-09-18
来源:环球时报
12259
0
运动有益健康,但也要注意把握“度”和“量”,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风险人群,运动时需要实时评估心血管功能,否则极易引发运动风险,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运动性猝死。近年来,关于运动猝死的悲剧时有发生,不久前“42岁知名男主持人感冒后运动突发心梗猝死”的新闻,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张一民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施婕

运动有益健康,但也要注意把握“度”和“量”,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风险人群,运动时需要实时评估心血管功能,否则极易引发运动风险,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运动性猝死。近年来,关于运动猝死的悲剧时有发生,不久前“42岁知名男主持人感冒后运动突发心梗猝死”的新闻,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近日,国际31位运动和医学专家针对心血管功能评估达成一项共识,提出7个评估项目,包括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运动前、运动时和运动后血压,运动时主观疲劳程度,运动时血氧饱和度。

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共识提出,为了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应该监测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评估运动中的心率变化。运动测试强度应高于安全运动强度水平。

静息心率是反映心肺功能尤其是心功能的主要指标,是决定预期运动表现和整体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在正常范围内(成人60~100次/分),静息心率越低,说明心功能越强。运动心率同样能反映心功能,其与静息心率的差值,则代表心脏的储备功能。同步监测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可以监测心脏负担,以及心脏对运动的反应。

“比如刘翔的运动心率能达到200次/分,而静息心率大约50次/分,心率差为150次/分,运动时心脏供血量增加了4倍,但是普通人达不到这样的差值,也没有必要过度追求这样的心率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张一民说:“对于普通人,特别是患慢病的老年人来说,推荐中等强度的运动量,推荐运动心率可参考(220次/分➖年龄)乘以(0.6~0.8)的计算方法,或者将心率控制在180次/分➖年龄的范围内。” 

运动前、运动时和运动后血压。共识建议,应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测量血压,如果运动前血压>180/110毫米汞柱,不应训练;运动时如果收缩压>250毫米汞柱,应终止运动;运动后10~15分钟内血压应恢复到接近基线水平。

张一民介绍,血压是非常敏感的监测指标,相较于心率,运动血压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更直接。因此,监测运动中的血压变化对制定运动处方、确保运动安全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共识提出的血压标准,张一民认为,慢病患者、老人可以再保守些,以运动前收缩压不超过160毫米汞柱、运动时收缩压不超过180毫米汞柱为宜。

“运动时收缩压会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或轻度降低,压差增大。然而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比如冠心病患者在运动时容易心肌缺血,会出现收缩压降低的情况,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需要立即停止运动。”张海澄提醒。虽然运动前、中、后血压监测都很有必要,不过张一民通过多次实验发现,运动时的血压监测往往难以实施,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很大。

运动时主观疲劳程度。主观疲劳程度是运动过程中自身疲劳感受的评估和体验,可作为调整运动强度和衡量体能改善的指标,对于心率无法准确反映运动强度的患者(如服用控制心率药物的人)尤其有用。

运动过程中究竟是轻松、费力还是筋疲力尽,可以参照主观疲劳感知评估量表(RPE)。该量表将运动中主观感受的费力程度划分为0分(完全不费力)到10分(最大程度的用力)10个等级。张海澄建议运动时进行说话测试,如果可以完整地说出一句话,或能比较顺畅地回答问题,说明没有出现运动性疲劳,反之,如果明显感到精神不振、身体无力、困倦气短、胸部憋闷、心悸头晕,则需要立即降低运动强度,休息调整。

运动时血氧饱和度。运动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表明了肺部向身体细胞输送氧气的有效性,可反映心肺功能,尤其适用于严重肺病以及出现呼吸困难的心脏疾病患者。随着运动强度增加,呼吸加快,从而保证血氧饱和度在安全范围内。如果运动时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需要立即停止运动。

张一民认为,这7项指标不仅反映了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心血管系统基本功能变化,同时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指标。“理论上来说,为保证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每个人都应该参考这7项指标,慢病患者及老年人是重点应用人群。最简便的方法,是在运动时佩戴支持体温、血氧、心率监测的智能手表,以便实时自我监测。”张海澄强调,参照这7项指标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科学评估,便于开出客观有效的康复运动处方。此外还可以根据临床需要使用其他手段,比如“运动时心电图监测”“运动时耗氧量监测”等。

最后,张海澄特别提出了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康复运动时的注意事项。运动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好,心率容易偏高,运动前的热身锻炼也不可忽视;运动时确保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同时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运动后的拉伸必不可少,每次运动最好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比如隔一两天运动一次,给心肺和肌肉留有足够的修复时间。▲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