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球王”贝利再入院,肠癌已转移至肺…这个病及早发现很重要! 下一篇: 高血压患者天天吃药,血压正常后为什么还要...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热点
血糖是如何调节的?总降不下来或与这些行为有关
2022-02-16
来源:食栗派、糖尿病之友、三诺讲糖
14451
3
慢病界:控糖要多管齐下。

  
张阿姨今年50岁,得糖尿病有5年了,最近血糖控制得一直不理想,忽高忽低的,于是她找到医生,通过仔细沟通与询问,最后发现原来是饮食出了问题。


日常生活中,了解糖尿病知识越多的人,能把糖尿病管理得更好,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下血糖调节的知识吧



血糖是如何调节的?


正常人的血糖之所以能维持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骨骼肌脂肪组织的调节,使得血糖的产生和消耗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果。


血糖主要有三大来路:

1.食物的消化吸收。

2.肝糖原分解产生。

3.糖异生。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在肝脏和肾脏(肾脏作用仅为肝脏的1/10)转化为葡萄糖,这个过程称为“糖异生”。


1645000542720292.png
图源:食栗派


血糖的主要去路主要也有三处:

1.分解代谢,转变为能量。
2.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肌肉、肝脏中.
3.转化成其他物质,比如脂肪、非必需氨基酸。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多种激素来调节血糖,比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进食来影响血糖。神经系统内有个地方叫“下丘脑”,掌管着人体的饿感和饱感。

神经系统还能促进或者抑制激素的分泌,来实现对血糖的调节比如,当出现低血糖时,神经系统会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有升血糖作用的胰高血糖素;也可以“传信”给肝脏,分解肝糖原,补充血糖。

肝脏主要通过储存和释放葡萄糖来调节血糖。成年人肝脏大约可以储存100g糖原。

1645000568493819.png

图源:食栗派

哪些因素会影响血糖?


除了饮食、药物、胰岛功能之外,还有很多因素比如运动、情绪,也会引起血糖波动。


  • 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


  1. 进食过多。例如吃了比平时含有更多碳水化合物的正餐或零食

  2. 碳水化合物的类型。纤维少、添加糖多、加工程度高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引起血糖上升的幅度更大。比如土豆泥>蒸土豆,水果汁>完整的水果。

  3. 久坐,缺乏运动

  4. 胰岛素或口服糖尿病药物剂量不足。

  5. 其他药物的副作用,如类固醇或抗精神病药物

  6. 压力。可产生升高血糖水平的激素。

  7. 疾病、疼痛。会刺激身体分泌有升血糖作用的激素。

  8. 月经期。激素分泌变化引起血糖波动。

  9. 睡眠不足。长期睡眠时间不足就会引发一系列负性生理改变,如应激系统启动、升糖激素分泌量增加,甚至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10. 黎明现象。清晨期间身体产生更多的胰高血糖素,从而升高血糖。

  11. 缺水。

  12. 进餐时间。吃夜宵、晚饭吃得太晚等。



  • 引起血糖下降的因素:


  1. 吃的少。比如比平常吃的份量少,或者一顿没吃。

  2. 酒精。尤其是空腹饮酒。正常情况下,肝脏会释放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但饮酒时,肝脏忙于分解酒精,从而造成进入血液的葡萄糖输入减少,因此,空腹饮用酒精时就容易导致低血糖。一些富含糖类的混合酒精饮料也会升高血糖。

  3. 降糖药剂量太高。

  4.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5. 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抗阻运动能够提高身体肌肉含量,而肌肉能使葡萄糖的消耗利用增加,长期坚持运动还能改善胰岛素素敏感性。

  6. 进餐顺序,先吃菜后吃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对控制餐后血糖有帮助。


1645000607947625.png

图源:食栗派



血糖总降不下来?
看看您是否有以下不良行为


1.进餐时间过短
很多朋友在进餐的时候速度很快,长期如此的话,容易出现进食过量的情况,从而导致血糖及体重失控。


糖友们也需要更好地养护肠胃,细嚼慢咽对于食物消化的帮助非常大。建议糖友们每餐的用餐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上,并且注意要按时三餐。


2.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
大部分重口味的食物烹饪方式都是不健康的,比如说一些油炸的食物,煎炸的食物油脂含量高,如果经常食用就很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超标,导致血糖失控。

因此,建议糖友们尽量选择简单的烹饪方式,比如拌、蒸、炒为主的烹饪方式,这样也可以减轻肝肾的代谢负担,尽可能避免盐腌、糖渍、糖醋、熏、煎炸等制作方式。

尤其是一些做菜喜欢放很多油很多盐的朋友,更要注意这一点。

3.长期大量吃无糖食品
按照国家标准, “无糖”是指每100克 (或者100毫升) 食品中所含有的糖不超过0.5克。其实按照这个定义,“无糖”食品也可能含有一些糖。国家标准中的“不超过0.5克糖”, 是指所有单糖和双糖, 包括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虽然“无蔗糖”,但是很多无糖食品碳水化合物很高,热量也高,如果大量的吃,很容易影响到血糖的控制。


4.多吃食物后,加大药物剂量
很多糖友在感觉饿的时候,都忍不住想多吃饭,但是想到多吃可能影响血糖,就会自行加大服药的剂量,觉得吃的食物多了,可以吃点药抵消下影响。

殊不知,这样做依旧是增加了胰腺代谢的负担,甚至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自行加药,也增加低血糖的风险,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糖友们的饮食需要定量,如果餐前饥饿可以适当加餐,同时把加餐的能量计入一日总能量中。



如何稳血糖,防止并发症?


1.记住4、6、7、8、10
空腹最低不低于4.4mmol/L,不超过7mmol/L,接近6mmol/L更好。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mmol/L,接近8mmol/L更好。


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并发症比较多时,空腹不超过8mmol/L,餐后不超过11mmol/L。


我们要想尽各种办法使血糖达标,因为血糖不达标,并发症来得快。


2.每天喝够6-8杯水
推荐白开水、茶水。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保护血管,预防凝血,降低糖尿病并发血管硬化的风险。

3.适量补充维生素C
糖友们每天补充1000毫克的维生素C,可以改善血糖和血压,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健康人群每日从饮食中摄取140毫克以上的维生素C,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鲜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当血糖控制良好,即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0mmol/L以下,可以在两餐之间或睡前吃拳头大小的水果。


千万不要在餐后立刻吃水果,避免在餐后血糖升高时火上浇油。


4.没有发酵的面食升血糖更慢一些
没有经过发酵的面食,俗称“死面”,饱腹感持续时间更长,吸收缓慢,对餐后血糖的影响相对缓慢且弱;经过酵母发酵的面食,俗称“发面”,易于消化,在胃中存留的时间和饱腹感持续时间短,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快而强。

如果自己制作面食,在其中加入一些蔬菜,可有效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

5.微笑面对糖尿病
情绪管理是平稳血糖的新武器。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不良情绪包括:不把血糖监测、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当回事儿,胡吃海喝,对高血糖和低血糖视而不见等。


糖尿病患者要学会调整上述不良情绪,学会与糖尿病和平共处,乐观面对糖尿病。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