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围术期高血压的血压管理
要点
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CCB 可以继续维持,不建议继续使用ACEI及ARB。
年龄< 60 岁患者血压应控制<140/90 mmHg;年龄≥60 岁,如不伴糖尿病、慢性肾病,SBP 应<150 mmHg;高龄患者(>80 岁),SBP 应维持在140~150 mmHg,如伴糖尿病、慢性肾病,血压控制目标<140/90 mmHg。
6.13.1. 围术期高血压的定义和危险因素
(1)定义:围术期高血压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到与本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期间内,患者的血压(SBP、DBP 或平均压)升高幅度大于基础血压的30%,或SBP≥140 mmHg 和(或)DBP≥90 mmHg。围手术高血压危象指的是围术期的过程中出现短时间血压增高,并超过180/110mmHg。
(2)常见的疾病高危因素: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压控制不理想,有继发高血压或颅内高压者,有紧张、焦虑、恐惧、睡眠等心理因素不良,尤其是DBP 超过110 mmHg 者易发生围术期血压波动。
(3)易发生高血压的手术类型有:颈动脉、腹部主动脉、外周血管、腹腔和胸腔手术。严重高血压容易发生在心脏、大血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主动脉手术)、神经系统和头颈部手术、肾脏移植以及大的创伤(烧伤或头部创伤)等手术中。6.13.2. 围术期高血压控制原则和目标。
(1)控制原则:基本原则是保证重要脏器灌注,降低心脏后负荷,维护心功能。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CCB 可以继续维持,不建议继续使用ACEI 及ARB。
(2)血压控制的目标:年龄<60岁患者血压应控制<140/90 mmHg;年龄≥60岁,如不伴糖尿病、CKD,SBP应<150 mmHg;高龄患者(>80岁),SBP应维持在140~150 mmHg,如伴糖尿病、CKD,血压控制目标<140/90 mmHg。进入手术室后血压仍高于180/110 mmHg的择期手术患者,建议推迟手术,如确有手术需要(如肿瘤伴少量出血),家属同意可手术。术前重度以上(>180/110 mmHg)高血压者,不建议在数小时内紧急降压治疗,否则常带来重要靶器官缺血及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原则上对轻、中度高血压(<180/110 mmHg)可进行手术。对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为抢救生命,不论血压多高,都应急诊手术;对严重高血压合并威胁生命的靶器官损害及状态,如高血压伴左心衰、不稳定心绞痛或变异型心绞痛、少尿型肾功能衰竭、严重低钾血症(<2.9 mmol/L)等,应在短时间内采取措施改善生命脏器功能。
6.13.3.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通常需要静脉降压药物, 即刻目标是在30~60 分钟内使DBP 降至110 mmHg ,或降低10%~15%,但不超过25%。如可以耐受,在随后2~6 小时将血压降低至160/100mmHg。主动脉夹层患者降压速度应更快,在24~48 小时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维持组织脏器基本灌注的最低血压水平。
应选用起效迅速的药物。
来源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