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拱墅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中心 王芬
作为医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我看着病房里每天躺在床上痛苦难熬的患者,心里就会生出些感触:虽然他们中有的人还很年轻,有的已经年老;有的家境殷实,有的家境贫寒……但当他们躺在病床的时候,他们的遭遇是一样的,失去的也是同样的东西,那就是——健康。美好的人生需要有健康作为基础,然而,到底是谁动了他们的健康?
踏入慢性病防制工作后,我每天听到和见到最多的就是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死亡……
《2014年某区两会特刊慢性病防制专刊》则显示,某区户籍人口数32万余人,现有高血压患者88637人、糖尿病患者33456人,每年新发恶性肿瘤患者1300例……
2014年某区前五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死亡率分别约为206/10万、102/10万、78/10万、788/10万、34/10万……
这些关键词让我终于能够回答当初作为医学实习生时困扰的问题——谁动了他们的健康?是的,是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这些慢性病动了他们的健康。面对劲敌,我们又该如何捍卫自己的健康?
我发现曾经学过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在慢性病防制所的工作经历给了我一些提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也叫病因预防,是指切断各种健康危害因素和病因对人体作用的途径,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通俗言之,就是在人体还没有生病之前,采取对身体有利的方法如合理营养、良好生活方式、体育锻炼等使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转。慢性病方面的专家指出:高血压的发病同时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通过控制环境因素,尤其是行为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糖尿病分为I型和II型糖尿病,虽然说I型糖尿病主要由自身免疫系统缺陷,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引起,较难开展一级预防,但II型糖尿病的病因却主要为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它和高血压一样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健康化,达到预防的目的;而癌症的发生则更加与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相关——1/3与吸烟有关,1/3与饮食营养因素有关,1/3与感染、职业暴露及环境污染有关。因此,只要牢记并践行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打败慢性病至关重要的密码就握在自己手中!
二级预防,也叫临床前期预防,是指做好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治疾病的复发或转为慢性。比如高血压,如果在确诊高血压初期,甚至可以通过减轻体重、预防高血压饮食、控制钠的摄入、体力活动和限酒,就可以将危害我们健康的高血压扼杀在萌芽状态——体重每下降10公斤收缩压可降低5~20mmHg,多摄入水果、蔬菜以及低脂奶产品收缩压可降低8~14mmHg,每天摄入不超过6g氯化钠收缩压可降低2~8mmHg……其次说说糖尿病,糖尿病起初主要为糖调节受损,如果不进行干预,每年约1.5~10%的糖调节受损进展为糖尿病,当发现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饮食控制、合理运动、防止和纠正肥胖则可避免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再说癌症,许多人认为得了癌症就是不治之症,但实际情况则是:由于人们对癌症的知识不了解,没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了一些症状和早期表现没有在意,结果导致癌症病人中有60~80%刚到医院时就已经进入癌症的中晚期。事实上,癌症有1/3可预防,1/3可治愈,1/3可缓解,如果定期体检,掌握一些癌症早期征兆知识,能够在癌症早期发现问题,积极治疗的话,癌症也不过是个“纸老虎”!
三级预防,也叫临床期预防,是指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对终末期患者执行临终关怀。因为慢性病造成死亡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并发症或者病情的恶化,比如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心肌梗死、高血压肾病等;比如糖尿病引起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比如癌细胞的扩散与转移……所以,当疾病无法避免降临的时候,我们能做的还有许多,如高血压患者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糖尿病患者则应规范的开展定期监测血糖并进行药物治疗、癌症患者则应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医师开展手术治疗、放疗或化疗。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拿自己的健康作为赌注,是时候行动起来,捍卫我们的健康,别让慢性病动了我们的健康,别让慢性病成为我们追求美好人生的负担,别让自己输在了起跑线!
来源 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征文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