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国内刊号CN 31-1927/R )全文刊登《中国帕金森病报告2025》。该报告测算了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疾病负担相关数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组织,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
该报告显示,中国现存的帕金森病患病人数超过500万例。全球帕金森病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38.634/10万,中国为245.732/10万,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77倍。
与全球比较,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人数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38.08%,患病人数约占全球患病人数的43.14%,因帕金森病导致死亡的人数约占全球因帕金森病导致死亡人数的23.71%。
“国内帕金森病患者群体基数大,发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目前就诊人数相对较少,部分患者并未得到相应的医疗干预,构建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全程分级管理体系,推进规范化诊疗刻不容缓。”4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刚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
王刚介绍,“近30年间,我国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等在内的,与帕金森病相关的疾病负担指标,总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各疾病负担指标的上升幅度比女性更高,性别之间的差异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据该报告,2021年,在中国的帕金森病发病人群中,男性为302249例,远高于女性的206128例;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1.68倍。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总体上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但是在35岁以后,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的差异逐渐扩大。
“帕金森病是异质性非常高的疾病,不同患者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以及进展速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这些特点,可将帕金森病分为不同的临床亚型。对这些疾病亚型的准确分类有助于阐明其病理生理机制、预测疾病进展以及开展针对性的精准治疗。尽早诊断和精准诊断或将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重要突破口。”王刚说。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