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维生素D与癌症存在关联 下一篇: 怀孕期间吸烟孩子易超重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健康生活
卒中后用“双抗”效更优
2024-05-21
来源:生命时报
14440
3
前不久,国际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显示,在中国急性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在减少7天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方面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发生率分别为4.8%和6.7%,且两者的安全性相似。

  

前不久,国际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显示,在中国急性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在减少7天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方面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发生率分别为4.8%和6.7%,且两者的安全性相似。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单用或合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对于急性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怎样用药效果更有优势,之前尚未有过相关研究。上述研究是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由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牵头组织开展,在中国66家医院进行,严格纳入了3000例18岁及以上的急性轻中度脑卒中患者,在症状发作后48小时将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一组只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双抗组合,在减少7天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方面优于单独阿司匹林治疗。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有一定区别。氯吡格雷是P2Y12受体拮抗剂,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反应,从而起到治疗或预防由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防止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血栓。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通过阻止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它还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缓解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

一般来说,临床首选的抗血小板药物为阿司匹林,但部分人服用该药后会发生药物抵抗。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不同,两者联合进行“双抗”治疗,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协同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双抗治疗是把“双刃剑”。阿司匹林会直接损伤胃黏膜,氯吡格雷会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释放,减弱消化道黏膜的修复和保护作用,它们在预防血栓的同时,均可能会对消化道系统造成损伤或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医生在临床使用中应该把控风险,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请医生进行评估治疗。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