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疫情当下,如何应对焦虑? 下一篇: 用药后反应越大效果越好?警惕不良反应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疾病防治
心理咨询师“浮躁病”也得治
2022-11-30
来源:南方日报
13956
3
  “会聊天、有人气就行,顺着客户说,是否具备专业心理知识不重要。”据新华网日前报道,一些心理咨询收费动辄数千元,从业者却良莠不齐;培训合格证“包装”成“从业资格证”、刷几个月的课就能“速成”,相关专家呼吁别让心理咨询变“心理忽悠”。

  

  “会聊天、有人气就行,顺着客户说,是否具备专业心理知识不重要。”据新华网日前报道,一些心理咨询收费动辄数千元,从业者却良莠不齐;培训合格证“包装”成“从业资格证”、刷几个月的课就能“速成”,相关专家呼吁别让心理咨询变“心理忽悠”。

  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心理咨询正日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多元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要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有专家指出,相较于快速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我国心理咨询师的人才缺口巨大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种种乱象不仅耽误了来访者的病情,还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严重影响行业生态。

  心理咨询的专业壁垒并不低,只是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2017年,人社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考试。问题在于,退出职业资格目录后,虽然心理咨询师没有了“硬门槛”证书,但并不代表行业没有门槛。培训机构、培训方式五花八门的背后,暴露的恰恰是心理咨询本该讲求专业,却急功近利、满是浮躁的尴尬现实。

  除了缺乏统一标准和服务规范,这项职业的尴尬之处,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不少正规医院设有心理科,且收费相对低廉,但由于候诊者众,沟通时间难以保证,经济效益较低,常常沦为边缘科室。又如,学历教育不足留下的“人才真空”,往往要靠短期培训班来填补,从而导致从业者泥沙俱下,制约了行业的长足发展。

  治人者必先自治。整治心理咨询行业的浮躁之症,既要“治已病”,对浑水摸鱼、非法牟利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加大监管的震慑力度;也要“治未病”,多措并举积极作为,补齐心理咨询师的公益性供给、人才培养等短板,压缩其野蛮生长的空间。

  国际卫生组织建议,每千人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从每个人的生命质量,到健康中国的建设,我们都需要更多让人可以信赖的“心灵捕手”——“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高维)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