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吹空调致频繁流鼻血?秋季过敏性鼻炎高发?专家教你这样防 下一篇: 肠道菌群没以前丰富了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疾病防治
数十位专家总结的防乳癌建议:每种危险因素都有应对方法
2022-08-27
来源:生命时报
13417
3
近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中国女性乳腺癌预防共识专家组查阅现有资料、结合中国国情,发布了《中国女性乳腺癌预防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为我国女性预防乳腺癌给出了具体指导。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特邀《共识》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孙强教授和张晓辉副教授,进行详细解读。

  

受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教授 孙强 □副教授 张晓辉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淑颖

2020年,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患病率最高的癌症,平均每18秒就有1例新确诊患者。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且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2020年新增数量高达41.6万例,占新发癌症患者总数的9.1%;病死率方面,2003年乳腺癌病死率为4.87/10万,2015年为6.67/10万,2020年上升为9.50/10万。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的肿瘤,了解乳腺癌的相关病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能从源头上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

近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中国女性乳腺癌预防共识专家组查阅现有资料、结合中国国情,发布了《中国女性乳腺癌预防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为我国女性预防乳腺癌给出了具体指导。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特邀《共识》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孙强教授和张晓辉副教授,进行详细解读。

《共识》指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改变危险因素(遗传和非遗传因素),二是潜在可改变危险因素(雌激素暴露、生育等),三是可改变危险因素(肥胖、饮酒、吸烟等)。每种危险因素,专家都给出了应对建议。

风险1:遗传。乳腺癌确诊女性中,13%~19%的患者有一级乳腺癌家族史(母亲、女儿、姊妹患有乳腺癌);乳腺癌亲属越多,患乳腺癌风险越大。此外,有5%~10%的乳腺癌是遗传基因突变导致的,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和2(BRCA1/2)突变占20%~25%。

应对建议:有家族史的高危女性,乳腺癌开始筛查年龄应比家庭中确诊为乳腺癌时年龄最小者小10岁,但应≥25岁。以下人群应进行BRCA1/2致病突变基因检测:家族中有已知的BRCA突变、1例以上直系亲属50岁前或2例以上旁系亲属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发病年龄<45岁、46~50岁患病且有第二原发乳腺癌(开始单侧患有乳腺癌,后来另一侧也患癌)或直系亲属患乳腺癌;60岁以下三阴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患者。

风险2.性别和年龄。乳腺癌最常见于女性,但男女的乳腺癌患病率均在增加。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患病率在20岁后开始增加,55~60岁为发病高峰;病死率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在55~65岁较为稳定,随后急剧增长,在85岁后达到峰值。

应对建议:成年女性应定期体检和筛查,一般人群40岁开始进行乳腺癌影像筛查。

风险3.乳腺良性疾病。患有乳腺炎、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等乳腺良性疾病的人,乳腺癌发生率较普通人更高,尤其是非典型增生性疾病患者约为普通人群的4~5倍。

应对建议:这类人群应适度增加乳腺检查频率,尽早发现恶性病变。

风险4.致密型乳腺。乳腺密度是指在钼靶摄片中乳腺的腺体组织占乳腺总体积的比例,致密型是指纤维腺体组织>全乳75%,外观坚挺。研究发现,乳腺密度最高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密度最低女性的2~6倍。

应对建议:40岁以上、伴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进行超声与钼靶相结合的乳腺癌筛查。

风险5.生育。生育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初产年龄、产次、母乳喂养时间等。调查显示,现代女性初潮平均年龄为13.1岁、绝经平均年龄为49.3岁。初潮早、绝经晚的女性雌激素暴露时间长,乳腺癌风险增加。此外,无生育史、初产年龄大、母乳喂养时间短等都是乳腺癌风险因素。

应对建议:育龄期女性可以通过避免晚婚晚育、延长产后母乳时间等方法预防乳腺癌。日本研究显示,生育年龄>35岁者,乳腺癌患病率明显高于生育年龄在21~25岁的女性;一项涉及30个国家的研究显示,母乳喂养12个月,乳腺癌相对风险下降4.3%。

风险6.激素替代治疗。激素替代治疗是指对绝经后女性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以缓解更年期症状。研究显示,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会增加乳腺癌风险,与用药方案和时间有关,使用1~4年明确可增加乳腺癌风险,使用5~14年风险成倍增加,但使用时间<1年增加风险有限。

应对建议:除非是严重的更年期症状,否则不建议围绝经期女性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即使用也要尽量减少时间(控制在1年以内),并定期检查乳腺、子宫等,预防激素相关恶性肿瘤。

风险7.糖尿病。在生活方式方面,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肥胖、运动少、饮食不健康等问题,这些都与乳腺癌发病息息相关。有研究显示,早期糖尿病患者乳腺癌风险增加,是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增高造成的。

应对建议:可以通过适当运动、饮食控制降低风险,必要时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

风险8.肥胖。一项针对中国人的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28千克/米2的女性更容易患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腰臀比(腰围/臀围)>0.85(内脏脂肪增加为主)的女性更容易患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值得注意的是,BMI正常(18.5~23.9千克/米2)但体脂率高,也会增加乳腺癌发病率。

应对建议:减肥的关键在于“管住嘴迈开腿”,建议每餐只吃七分饱,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每天适当锻炼。

风险9.长期吸烟喝酒。研究显示,相较于不吸烟和无二手烟暴露的人群,本人吸烟和暴露于二手烟环境的人群,10年内患乳腺癌风险分别增加10%和7%;相对于不饮酒人群,饮酒人群患乳腺癌风险增加,且每天增加10克酒精摄入,患乳腺癌的总体风险增加10.5%。

应对建议:戒烟限酒,减少二手烟暴露。

风险10.射线暴露。射线暴露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概率,暴露年龄越小、暴露累积时间越长、累积剂量越多,患乳腺癌风险越高。同时,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对辐射作用更敏感。

应对建议:减少不必要的射线暴露,尤其应减少高危人群、低龄人群的高剂量辐射暴露和累计暴露量。

最后,对于所有人群来说,健康饮食可降低乳腺癌风险,建议做到:每天摄入≥400克非淀粉类蔬菜和水果,同时增豆制品的摄入;限制高糖、高脂的精加工食物摄入,比如西式快餐、含糖饮料等;每周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摄入控制在350~500克,尽量少吃火腿、腊肠等加工肉类。

在此基础上,规律运动也很重要。研究显示,中等强度和剧烈运动对乳腺癌预防作用更为明确,前者包括步行、骑自行车(慢速)、家务劳动、园艺劳动、游泳(慢速)、跳舞等,后者包括跑步、自行车(快速)、游泳(快速)、健美操、团队运动等。建议每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150~300分钟或剧烈运动75~150分钟。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