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晕厥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杜军保
晕厥是儿童时期常见急症,晕厥发作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尤其是心源性晕厥存在猝死危险。上世纪90年代初,大家仅知道儿童晕厥可能是患有心脏疾病、脑血管病或排尿性晕厥,但能明确晕厥病因的患儿只有8%,绝大部分患儿病因不明。“大家都急切地想知道:导致儿童晕厥的疾病都是什么病?怎么诊断?如何治疗和预防?”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晕厥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下称北大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杜军保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儿童时期晕厥很常见,15%~25%的孩子至少都经历过一次晕厥,有的患儿甚至再也不敢独自过马路、独自上学。
诊断率由8%提升到81%
上世纪90年代初,北大医院开创了国内首家儿童晕厥门诊,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境外的晕厥患儿。为弄清楚引起晕厥的疾病,杜军保组建了一支由小儿心血管、小儿内科、小儿神经、心理、影像等多学科交叉联合团队,为儿童晕厥疾病“寻源”。
当时,国内外对儿童晕厥疾病并没有诊断方法和流程,更缺乏治疗手段。杜军保带领团队开创性提出了几项关键性诊断技术,并不断优化、改进。一是率先建立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的判定指标体系。通过对比晕厥儿童和正常儿童,发现不明原因晕厥儿童在站立—倾斜过程中,心率会突然降低,血压随之下降,有些孩子出现心电图异常。进一步探究发现,可能是儿童体内“自主神经系统反射”出了问题,或血管张力异常,或血容量不足所致。1997年,杜军保等在国内首先提出并报道了“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这一疾病。在直立倾斜试验的基础上,杜军保带领团队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儿童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就是给孩子应用硝酸甘油含化后再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可明显提高直立倾斜试验的敏感性。”杜军保表示,通过这两项临床研究,北大医院在国际上建立了儿童直立倾斜试验判定指标体系,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儿童晕厥疾病的关键诊断体系,使儿童晕厥的主要疾病之一—“血管迷走性晕厥”得到诊断。
二是发现儿童存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等疾病,并揭示该病也为儿童晕厥的主要病因,建立相应诊断体系。2005年,杜军保团队在不明原因晕厥的儿童中发现有从卧位转为站立位时会出现心率过度增加的情况,严重者可表现为晕厥。2015年,杜军保带领全国同道通过首次多中心、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制定了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该团队在国际上又首次发现了导致儿童晕厥的第三个疾病——直立性高血压,即儿童躺着血压很正常,突然站起来血压升高,严重时可导致晕厥。接下来,2019年杜军保通过全国多中心研究,在国际上又首次发现并报道了另外几种导致儿童晕厥的新疾病,包括坐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坐位性高血压、坐位不耐受综合征等。
这些成果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使得儿童晕厥基础疾病的诊断率从8%提高到81%以上。北大医院还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儿童晕厥诊断程序,并将诊断过程简化为两步。第一步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卧立位血压和心率、心电图,就能够找到部分患儿的病因;第二步再根据第一步得到的提示性线索选择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头颅CT、血糖等,必要时可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便可使大部分患儿确诊。这一儿童晕厥诊断策略改变了过去的“大撒网”式检查,使得每个患儿平均检查费用从2000多元下降到600~800元,平均住院日从14天缩短为5天,取得了良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治疗有效率由40%提升到95%
“对引起儿童晕厥的疾病正确诊断后,还要给予有效治疗。”杜军保表示,儿童晕厥的治疗是世界难题。即使明确了很多病因,但临床上儿童晕厥治疗手段还是比较单一,过去儿科医生主要是不加选择地给予晕厥儿童口服补液盐或某一药物治疗,有效率不足40%。杜军保团队临床研究中发现,不同的患儿,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不一样。如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等疾病的患儿中,一部分儿童突然晕厥是因为平时喝水不足或盐摄入量不足,导致机体血容量不足;还有一部分是儿童交感神经活性过度增高;此外,还有病人是由血管过度舒张引起。对于晕厥患儿,如果找到相关生物标志物,从而提示患者的发病机制,则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治疗,治疗有效率可显著提高。
于是,杜军保团队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儿童晕厥与功能性心血管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并先后发现多项新型生物标志物或指标,指导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等功能性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例如,心电图指标及心率加速指数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可作为选择自主神经功能锻炼干预的参考指标;24
小时尿钠、体重指数以及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对于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可作为选择口服补液盐治疗的重要客观指标;“通过儿童晕厥个体化治疗策略,显著提高了儿童晕厥的治疗水平,治疗有效率由过去的40%提升到现在的95%。”杜军保说。
上述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被欧洲心脏病协会、美国心脏协会、德国儿科学会、加拿大心血管协会、美国国立卫生院等心血管领域权威组织广泛采纳和引用,并被写入《儿科学》《临床儿科学》《儿科心脏病学》等教材和专著。据上述研究成果,杜军保等牵头、组织制定了儿童晕厥诊治的多项指南、专家共识以及国际指南,包括《儿童晕厥诊断指南》《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16年修订版)》《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治疗专家共识》以及《COVID-19疫情期间晕厥儿童及青少年直立倾斜试验的实施建议》,并制定颁布了儿童晕厥国际指南—《儿童青少年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使儿童晕厥“中国处方”成为世界指南,表明我国儿童晕厥的诊治水平已跻身于国际领先水平。
预防是未来工作重心
预防工作是将来我国儿童晕厥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儿童晕厥的流行病学特征尚不十分清楚,应进一步摸清其流行病学规律,找出其发病中可能存在的地域特征、人口学特征、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学特征。还需要通过大数据的建立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探寻儿童晕厥发生的高危因素,如饮水不足、食盐摄入量不足、睡眠缺乏、学业压力大等,并进行危险因素分层,提出儿童晕厥预警体系以及行为干预与预防新策略。
“儿童晕厥的诊治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该领域的临床诊治与研究的路还很长。”杜军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