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瘦子们总会听到家里人唠叨:多吃点,胖点才好看,才健康!
来到中年,家人又开始嫌弃:瞧瞧你的啤酒肚,该减肥了!
终于“夕阳红”,这时不用别人劝,大部分老人都会主动控制自己的身材,毕竟“千金难买老来瘦”嘛。
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瘦并不等于健康,保持适当的体重,才有利于延长寿命。
一、权威研究:微胖的老人最长寿
今年4月,国际期刊《流行病学年鉴》刊登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他们发现,比起终生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那些晚年体重较重的人更长寿。
这项研究始于1948年,研究人员对4576名参与者进行长期随访,将性别、教育状况、婚姻状况、疾病史、生活习惯等纳入追踪范围,结果发现:
年轻一代要比他们的父母更容易肥胖;
那些年轻时体重正常,后期体重指数(BMI)偏高的人,死亡风险最低。50岁时体重稍微超标,但保持相对稳定的人群,寿命最长。当然,如果体重严重超标,死亡率依然最高。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微胖中老年人的疾病风险相对更低。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在22.6~27.4之间的东亚人群,罹患疾病的风险最低。此外,皮下脂肪适当储存能量,可以抵抗寒冷,提高免疫力以及保护重要器官。
与瘦弱老年人相比,微胖老年人不容易得流感和肺炎等急性感染,且手术预后更好。
2018年,《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一项200万英国民众参与的研究显示,40岁以上,体重指数轻微超标的人,死亡风险较低。不过,一旦体重指数过高或过低,其死亡风险反而会大大增加。
二、“微胖”身材是怎样的?
在国际上,体重指数(BMI)是评价一个人身材最常用的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对于中日韩等东亚人来说,BMI的标准范围为18.5~24.9,而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重,BMI保持在22.5~27.4之间,死亡率是最低的。
老年人过瘦,会因肌肉的大量流失而患上肌少症,而一旦患上肌少症,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发生肢体残疾的风险是其他群体的3-4倍。
此外,肌少症还会使老年人出现免疫力下降、心脏供血不足、胃肠功能受损等一系列问题。
肌少症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5岁~7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13%~24%,80岁以上人群的发生率超过了50%,男性多于女性。
老年人营养摄入不足或本身体重指数偏低,都会增加肌少症的发病风险。此外,糖尿病等疾病的影响、运动神经元退化、久坐使骨骼肌失去作用等因素,也会增加肌少症的发生。
三、吃、动结合,远离肌少症
老年人群体想要预防肌少症,关键在于“动起来”和“吃得对”。
01
运动是获得肌肉量、保持肌肉力量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老年人要坚持运动,哪怕只是简单地做家务,也能有效预防肌肉的减少和萎缩。
老年人的运动方式要因人而异,不过贵在坚持,健步走、太极拳、慢跑、力量训练等运动皆可,每周至少运动3天,每天运动时间要达到30分钟以上。
02
运动之外,还要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尤其要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平时多吃瘦肉、大豆、扁豆、花生等氨基酸含量较高的食物。
此外,维生素D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握力及腿部力量,降低跌倒风险,与人体的机体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适当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鱼肝油、肝脏、蛋黄等食物,多晒太阳,保证维生素D水平。
必要的情况下,老年人可以经过医生的指导,服用药物来改善症状。
体重与健康密切相关,保证一定的体量,保证营养均衡和充足的运动时长,才是老年人延寿的不二法宝,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