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阿姨今年60多岁了,平时会去跳跳广场舞,有时还会去跑跑步,可是这样看起来很健康的人,却进医院了。之后了解到董阿姨平时锻炼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下肢麻木感、脚痛并有压迫感,但是休息一会可以缓解,之前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直到这次进医院。
其实,这种运动后的下肢疼痛、麻木,很有可能是下肢血管病。
血管是怎么堵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饮食问题,血管壁会日积月累造成内膜加厚,形成斑块。如果斑块形成于血管分支处,血液不能顺利通过,容易发生闭塞。后果往往是很严重的!
其实简单来说就像家中的自来水管一样,用的时间长了,管道内壁就要结垢、生锈,逐渐导致管道受阻而无法供水。
血液中的“水垢”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它们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使血管壁弹力下降,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而引起心、脑血管病。
自测血管是否堵塞
首先,腿脚怕冷,足脉搏弱的人注意。脚离心脏最远,如果血管出现问题,脚优先出现症状。这时候脚容易出现疲惫感而且怕冷。此时要摸一下脚背上脉搏,然后跟没有疲惫时候的脉搏做对比,如果疲惫时脉搏减弱,说明血管有堵塞的地方。
其次,如果堵塞加重会出现间歇跛行。如果自己或是身边的朋友经常出现走几百米就感觉腿酸且休息一会可以缓解的话,这就是典型的动脉血管堵塞的病症。
如果发生急性血栓堵塞,腿会突然剧烈疼痛,这时候一般是血栓脱落造成的,此时的血栓一旦在心脏处发生堵塞,就会造成心肌梗塞,非死即残!
动起来,告别血栓
在预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从头到脚的血液循环,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防止血栓形成。
走路防血栓:注意“三五七”原则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且保证30分钟,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
“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五次以上。
“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例如: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身体极好者可达到190次;身体不好者不要超过150次,具体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节)
如果觉得“三五七”原则太难记,那就记住一句话: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直到身体发热甚至微微发汗,就达到锻炼效果了。
血栓是隐蔽杀手,99%的血栓没有任何征兆!而且,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大家都应具备防栓意识!
来源:生命时报、丁香医生、每周健康闻
编辑:王强
校对:高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