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肝硬化占我国内科总住院人数4.3%左右。肝硬化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病情迁延不愈且并发症严重,治疗费用高,丧失劳动能力等对患者的生存造成极大影响,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相关负担。那么,哪些人更容易患上肝硬化呢?在日常生活中,肝硬化最怕什么呢?又该如何预防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瘦人脂肪肝更易硬化
生活中,胖人常常担心自己患上脂肪肝。事实上,脂肪肝并不是胖子的专属,瘦人也可能得脂肪肝,甚至面临着转化为肝硬化的更大风险。
今年8月,澳大利亚威斯特米德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肝病学杂志》发表文章称,患有脂肪肝的瘦患者其体内的胆汁酸和一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含量更高,它们能增加能量消耗,使身体更适应过多热量摄入,让瘦型脂肪肝患者保持消瘦身材。但这种抗肥胖的特性并不能保护肝脏免受脂肪堆积的危害。如果不进行干预,脂肪肝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直至发展为终末期肝病。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定义的瘦型脂肪肝,是指体重指数(BMI)正常、身材偏瘦的人所罹患的脂肪肝, BMI正常的成年人中,约10%左右会得非酒精性脂肪肝。瘦人患脂肪肝通常在发病前突然出现体重增加、腰围明显增大的情况,并多伴有腹型肥胖。
临床认为,胖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反应降低或敏感性降低),而瘦型脂肪肝的主要风险因素还包括短期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软饮料摄入)、胆固醇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短期内体重增加、腰围增加、甘油三酯升高等。此外,相较于肥胖型脂肪肝,瘦型脂肪肝的遗传因素更重要,且与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相关。
蛋白营养不足是导致瘦人患脂肪肝的另一种成因。瘦型脂肪肝患者可能伴有某些慢性消化性疾病,使蛋白质供给偏低。当蛋白合成减少时,身体脂肪的分解和动用就会加速,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导致肝内的脂肪大量堆积,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
当脂肪堆积越来越多,就会导致肝细胞内环境不正常,诱发一系列炎症。慢性炎症会使得肝脏反复进行“炎症——修复”循环,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形成各种类型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在肝脏大量堆积,使肝脏失去正常形态和功能,使组织坏死、变性,出现疤痕。当肝组织正常结构被破坏,出现以门静脉高压为主要症候群的其他症状时,就被称为肝硬化。
导致肝硬化的几大原因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主要为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通常经过慢性肝炎阶段演变而来,约占60%~80%,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
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或短期内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并发展为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多,这一发病率日益升高,约2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
胆汁淤积:持续胆汁淤积,导致肝细胞炎症及胆小管反应,甚至出现坏死,形成胆汁性肝硬变。
肝脏淤血:慢性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及肝静脉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等,可引起肝脏长期淤血缺氧而致肝硬化。
药物性或工业毒物:长期服用双醋酚汀、甲基多巴以及某些中药如首乌、土三七等,或长期接触四氯化碳、砷、磷等可致中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
遗传代谢疾病:由于遗传或先天性酶缺陷,致使某些物质不能被正常代谢而沉积在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儿童常见,但也有很多到成人才发病。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虫卵沉积于肝脏汇管区,进一步引起肝脏纤维化导致肝硬化。
免疫紊乱:免疫系统紊乱时,会把正常细胞组织作为“敌人”清除,造成自身免疫性肝病,演变为肝硬化。
原因不明:5%~10%的肝硬化病因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特征,针对性进行血液、病理、影像学、基因等检查。
肝硬化患者最怕大出血
临床上经常遇到由于不注意保暖和饮食,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一旦处理不好,容易危及生命。
肝硬化患者大出血是最常见且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一个主要原因是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由于出血量大,病情变化迅速,来势凶猛,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死亡率高。
门静脉是肝脏内一条重要的大血管,如果把肝脏比喻成一个城市的话,那么门静脉就是城市的主干道。肝硬化出现的时候,肝细胞失去活力,城市开始瘫痪,主干道开始拥堵,血液不得不寻找别的道路进行分流,绕过肝脏进入内循环。其中一条道路就是食管胃底静脉。当主干道越来越拥堵,门静脉压力也就越来越高,分流到食管胃底静脉的血液也就越来越多,造成食管胃底静脉高度扩张充盈,血管壁被撑得很薄,一旦患者吃了坚硬粗糙的食物或是其他某些原因,导致血管破裂,就会导致难以遏制的大出血。
除此之外,肝硬化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等也可导致消化道出血,而且出血后不易止住,也常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出血经过治疗虽然停止,但紧随其后会发生腹水、黄疸、肝性脑病、肝功能减退,使肝脏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另外,研究结果显示,发生出血后一年之内约有30%的病人会再次出血。两到三年之内再出血的发生率更高。反复多次出血患者预后也会很差。
肝硬化最怕大肉和窝头
腹腔中的静脉血,几乎都要经过肝脏流回心脏。当肝脏发生硬变时,肝内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阻碍腹腔中的静脉回流,结果引起门静脉内血液淤滞,压力升高。被阻的血液不得不绕道而行,通过食管下段静脉回到心脏,这样就会使该处静脉扩张、变粗,粗大的静脉突出于食管黏膜,显露于食管腔内,被称为食管静脉曲张。如果此时患者吃进的食物过于粗糙、坚硬,就很容易因磨擦而损伤静脉,引起破裂出血。食管静脉破裂一旦发生,来势凶猛,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除了羊肉串、窝头、杂粮饭等坚硬、粗糙的食物外,以下食物肝硬化也很“害怕”:1.高胆固醇、高嘌呤的食物,如黄豆、动物内脏、蛋黄、鱿鱼等。肝脏要参加胆固醇和嘌呤的代谢,嘌呤、胆固醇高的食物摄入过多,就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损伤肝脏功能。2.高蛋白的食物,适当的优质蛋白饮食对肝硬化有益,但一日三餐进食的蛋白质总量过多,就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氨,导致肝脏不能将其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最终可引起肝昏迷。3.油炸食品。由于脂肪燃烧后会产生一种叫做丙烯醛的化学物质,它经血循环至肝脏,刺激肝实质细胞,因此应远离油条、炸鸡、烤鸡鸭、烤羊肉等食物。
如何预防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
1.注意运动和休息相结合
平时不宜参加各种体育竞技比赛和需要爆发力的体育活动,如举重、跳高、跳远等,不能肩挑重物或弯腰搬重物,不能剧烈咳嗽,以免突然增加腹压,诱发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勿用力大便,保持大便通畅。可选择打太极拳、练气功、散步等慢运动;同时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
2.食物应易消化、富营养,定时、定量、有节制,做到“吃软不吃硬”
肝硬化患者应细嚼慢咽,避免进食粗糙、坚硬和辛辣的食物,包括油条、坚果、脆硬的水果、酒、浓茶、浓咖啡等。可选择猕猴桃、香蕉、西瓜、火龙果等软质水果,或做成果汁食用,利于维生素C、K等的补充。肉类食品需煮透炖烂。
3.科学合理用药
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用保肝护肝药物,积极抗乙、丙肝病毒治疗,抗乙肝病毒治疗时不要停药。各种解热镇痛药对胃黏膜都有刺激作用,如布洛芬、消炎痛、扑热息痛等,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如需要应在饭后服用。
4.保持良好心态,做到情绪稳定
肝硬化患者要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
5.进行胃镜检查及干预
胃镜检查可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布走行、曲张程度及出血部位等。肝硬化患者应及时定期到有条件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内镜检查,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