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忽胖忽瘦比胖更“伤”心! 下一篇: 当心!这7种病喜欢趁着夜晚“作妖”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热点
人只要活得够久,最终都会得癌症?癌症到底能不能预防?
2022-04-15
来源:武汉晚报、健康时报、人卫健康、邵逸夫医院
11456
1
慢病界:如何做到早发现早筛查?

  
如果我们活的足够久

最终都将患上癌症

国际知名记者、科普作家乔治·约翰逊

在他的著作《细胞叛变记》说

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和老龄化

使癌症正逐渐追上我们

为什么?

科学家认为:癌症的发生机制一是基因突变,二是免疫逃逸,但两者的实现需要漫长的时间。也就是说,一个健康细胞变成真正的癌细胞,平均为20年以上。正因为此,人活得时间越长,整体患癌的风险越大。其实,考古发现癌症古已有之,只是那时多数人的寿命太低,还活不到癌症高发的年龄。


2022年全国癌症最新报告显示

我国癌症发病人数持续上升

但相关研究表明

1/3癌症可预防

1/3癌症如能早诊断,则可能治愈

1/3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可通过合理治疗得到改善

2022年4月15日—21日

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日常怎么做可以预防癌症?

怎么样才能尽早发现癌症?

癌症患者如何延长生命?


我国十大高发的癌症有哪些?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阐述了2016年中国癌症疾病负担情况。

癌症新发前十

肺癌(82万)、结直肠癌(56万)、胃癌(48万)、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


死亡前十

肺癌(71万)、肝癌(39万)、胃癌(37万)、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神经系统癌症、白血病、宫颈癌。

肿瘤发病趋势(近十年)

呈现上升趋势:

51.png



癌症是如何形成的?

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通过分裂增殖,产生身体所需要的新细胞。而当人体细胞变老或受损时,就会凋亡,这时便由新细胞取而代之。这种新老细胞更替是一个有序的过程。


如果这个过程遭到了破坏,异常或受损的细胞不再凋亡,而是不停地分裂增殖,这些无序增殖的细胞就会形成肿瘤。


肿瘤可以是良性的(肿瘤细胞不会扩散或侵入周围组织),也可以是恶性的(肿瘤细胞会扩散或侵入周围组织,也会通过淋巴或血液循环系统转移到远处组织或器官形成新的肿瘤)。恶性的肿瘤才被称为癌症。


人体内几乎任何部位都可能产生癌症。


不同的癌症,通常以发生癌症的组织或器官命名。例如,肺癌起始于肺,肝癌起始于肝。癌症也可以通过形成它们的细胞类型来命名,例如上皮细胞癌,鳞状细胞癌。


癌症的形成是多年累积的慢性过程。在癌症形成过程中,正常细胞经过一系列改变,逐渐成为癌细胞。

癌症形成过程的起始是肿瘤细胞的产生,是由细胞内遗传物质中某些控制细胞功能的基因发生改变(突变)导致的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细胞产生基因突变的因素太多了,常见的有:


52.png

通常情况下,在产生基因突变的细胞完成癌变前,人体免疫系统会将其清除。如果人体免疫力下降,就可能无法清除肿瘤细胞。还有一些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使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肿瘤细胞不断增殖,新的基因突变也继续产生。某些基因突变,甚至可能使肿瘤细胞更快增殖,或者是更容易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在肿瘤的持续增长中,部分肿瘤细胞开始恶变,逐渐侵入周围组织,同时,还会通过淋巴或血液循环系统,转移到远处的组织或器官。


至此,恶变的肿瘤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并扩散,便形成了癌症!



日常怎么做可以预防癌症?


1、防癌从个人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防癌知识,提升防癌素养。


2、建立良好的习惯

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合理运动、保持体重,以及心态平衡。


3、消除致癌因素

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的 1类致癌物有 121种,比如大家熟知的烟草、二手烟、酒精饮料、紫外线等。


此外,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高度怀疑的致癌物(2A 类与 2B 类致癌物)共有 412 种,包括红肉、超过 65℃的热饮、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物以及某些环境污染物等。

4、做好疫苗接种

例如乙肝疫苗、HPV疫苗。


5、定期做防癌体检

结合体检者的自身情况和家庭史等,进行相应部位的肿瘤筛查。



如何做到早发现早筛查?

肺癌:采用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


肺癌高风险人群为40-74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1)吸烟:吸烟包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吸烟包年数=1天吸烟多少包(1包20支)×烟龄(年)]


(2)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

(4)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灰)至少1年;

(5)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肺癌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



胃癌:首选胃镜检查,

其次是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检测


胃癌高风险人群为40岁以上,且具有以下任一特征者:


 
(1)感染幽门螺杆菌;


(2)长期抽烟饮酒;

(3)有胃癌家族史;

(4)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

(5)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症状。


 


胃癌高风险人群应接受1次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之后每2-3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如发现异常,建议之后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食管癌:采用内镜检查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为40岁以上,且符合以下任一特征者:


 
(1)长期抽烟饮酒;


(2)有食管癌家族史;

(3)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地区;

(4)喜烫食、腌渍、粗硬食物;

(5)有反复反酸、吞咽困难、食道内异物感、Barrett食管、食管炎或癌前病变等症状。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应接受1次内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之后每2-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如发现异常,建议之后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结直肠癌:首选肠镜和粪便潜血检测,

其次为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


40岁及以上人群中,具有如下危险因素中的4项及以上者,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1)年龄高于50岁(年龄高于60岁记作两项危险因素);


(2)男性;

(3)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

(4)吸烟或曾经吸烟;

(5)体质指数≥23。


 
如粪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则直接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推荐40-75岁高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50-74岁中低危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FIT检查。


 


乳腺癌:(1)对高风险人群及致密型乳腺的一般风险人群,首选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进行筛查;

(2)对于一般风险人群,推荐单独使用乳腺超声进行筛查。


符合下列1、2和3任意条件的女性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1.具有遗传家族史,且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1)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2)二级亲属50岁前,患乳腺癌2人及以上;

(3)二级亲属50岁前,患卵巢癌2人及以上;

(4)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2.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1)月经初潮年龄≤12岁;


(2)绝经年龄≥55岁;

(3)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

(4)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6个月;

(5)45岁后乳腺X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性或致密性。



3.具备以下任意两项者:
 
(1)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4个月;


(2)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30 岁;

(3)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疗≥6个月;

(4)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2次。


 


高风险人群宜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1次的乳腺癌筛查;乳腺癌一般风险女性即除了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以外的所有适龄女性,45-70岁的一般风险人群应每1-2年进行1次乳腺癌筛查。


 

肝癌:首选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联合腹部超声检查


肝癌高危人群为男性45-74岁,女性50-74岁,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
(2)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史;
(3)肝硬化病史;
(4)一级或二级亲属有肝癌史。
 
建议高危人群进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联合腹部超声检查,根据综合结果进一步确定诊断、治疗及复查方案。

对于肝癌高危人群,需每半年做1次定期检查;而对于正常人群,包括没有肝炎背景的人群仍需要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





做好这4点,癌症患者也能长寿


即使已经患癌,通过科学健康的调整也可以延长癌症患者寿命。3月16日,美国癌症协会在《CA: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发布了第3版《癌症生存者营养和身体活动指南》,对癌症患者该怎样通过饮食和身体活动等可改变的因素,降低死亡风险,延长寿命提供了建议。


指南建议,在癌症确诊后、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做好这4点,从而帮助延长生存期,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 癌症患者要吃好,注意饮食和营养


1. 不要害怕吃新食物,一些以前从未吃过或喜欢过的食物,在治疗期间可能味道更香、营养更好;


2. 尽可能选择各种植物性食物,少吃一些动物性食物;


3. 每天多吃水果和蔬菜,五颜六色的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含有许多天然的、促进健康的物质;


4. 限制或尽量少吃腌制或烟熏类的食物;


5. 限制或避免吃红肉和加工肉类。


  • 患癌后要多动,运动真的可以抗癌


指南建议,在确诊癌症后,所有患者要尽快进行专业的身体活动评估和咨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治疗做好准备,提高治疗耐受性,管理与癌症相关的症状,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


1. 多动少坐,每周进行150到300分钟的中等强度(可以说话,但不能唱歌的状态)身体活动,如快走、瑜伽、悠闲地骑自行车等;


2. 或者每周进行75到150分钟的高强度(不能说话,或感觉气喘吁吁的状态)身体活动,如跑步、游泳、打网球等;


3. 或者是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身体活动量的组合;


4. 同时,每周至少有2天进行力量训练或抗阻力运动,如举重、运动带、俯卧撑、深蹲等。


  • 患癌后保持健康体重,能提高生存率


指南指出,很多人知道超重或肥胖对癌症风险的影响。然而,体重对癌症患者健康和生存的影响却鲜为人知。有研究表明,肥胖的女性,乳腺癌复发和死亡风险更高。


此外,在治疗后还应防止体重增加,避免超重或肥胖的发生,以降低癌症复发或出现第二原发癌风险,提高生存率。


  • 癌症患者别饮酒,喝酒死亡风险更高


指南建议,在癌症治疗期间,患者最好是不要喝酒。


另外,酒精是1类致癌物。2018年4月,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文指出: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不饮酒才能对健康有益。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