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新疆克拉玛依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下一篇:  践行“知信行” 防控慢性病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热点
重庆市渝中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2019-01-28
来源:原创
10917
0
 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发改委、区卫计委、区工商分局、区食药监局、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分解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责任,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计生委。通过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持续建设,建立健全了完善的信息反馈沟通制度,累计召开了17次领导小组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及时沟通部署工作,协调解决问题,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政府主导强保障

  渝中区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围绕惠民健康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带动、特色提升,在推进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主要做到了“三个强化”: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发改委、区卫计委、区工商分局、区食药监局、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分解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责任,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计生委。通过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持续建设,建立健全了完善的信息反馈沟通制度,累计召开了17次领导小组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及时沟通部署工作,协调解决问题,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政策保障

  将促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康发展纳入全区“十三五”规划。出台了《渝中区建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规划(2016-2020)》(渝中府办﹝2016﹞37号)、《“健康渝中2030”规划》(渝中委发﹝2017﹞18号)、《重庆市渝中区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渝中府办﹝2017﹞164号)、《重庆市渝中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渝中府办﹝2016﹞74号)等文件,各部门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方案、制度,积极营造了良好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政策性环境,慢性病综合防控理念在各部门“生根发芽”。

  (三)强化经费保障

  区委、区政府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如何可持续化、常态化十分关注,以慢性病综合防控为重点,整合疾病防控、社区卫生、医疗保障、医疗救助、全民健身等相关资源,多渠道落实慢性病综合防控经费约1.27亿元,重点用于慢病患者发现与干预、健康教育宣传、医疗救助、支持性环境建设等。

  二 、宣教引航提意识

  渝中区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多层次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科学健康观,培育良好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一)全媒体广宣传

  我区利用全媒体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多渠道传播慢性病防治知识技能,促进全民健康防护。(1)在报刊、电视等媒体设立健康教育宣传专栏,拓展了宣教阵地,扩大了影响力与受益面。(2)各街道居委会设置科普画廊,向居民群众发布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养生保健等方面知识。(3)利用“在渝中”手机APP、“渝中社区卫生”、“山城健康咨询”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健康相关知识和免费健康服务,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3)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投放健康教育公益广告,2014~2017年间共播放公益广告11部,累计播放3060次,有效的提升了渝中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二)多方式促健康

  (1)有效利用健康主题日活动,扩大健康教育传播范围,让慢性病防治知识深入百姓心中,2013年以来,累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387次,受益总人数67681人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433次,受益总人数365464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701560份;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603910人次。(2)注重发挥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纽带作用,在辖区各街道居委会均配置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建设健康教育活动室,覆盖率达到100%。(3)多方位、多渠道深入开展幼儿、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利用开设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室、主题班会等形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我区还十分重视教师、家长的健康教育,引导学校卫生人员、教职工、学生家长增强保健意识,掌握保健技能,促进师生健康。

  (三)广覆盖惠民生

  (1)全方位构建健康支持性环境,从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餐厅)建设切入,构建健康支持性“微环境”;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健康社区35个、健康单位11个、健康学校19个、健康食堂(餐厅)21个。

  (2)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在居民身边落地,在35个社区居委会和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健康自助式检测点,居民通过自我监测血压、体重、腰围的变化情况,能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3)着力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服务圈”,将社区健身设施日常管理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与完善社区健身路径,全区健身路径点保持在300余个3000余件室外健身器材,特色打造解放碑CBD登高楼大赛、城市定向越野赛两大品牌群体活动,2013~2017年参与人数达25万人次,全民健身引领示范效应不断彰显。

  (4)广泛动员,打好无烟攻坚保卫战,控烟工作从卫生行业抓起、从领导干部和政府机关抓起、从学校抓起,采取“促重点、带普遍”形式,积极构建控烟工作坚强堡垒,无烟机关、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无烟学校覆盖率100%。

  三、整合资源优体系

  (一)整合部门资源

  我区突出有效联动,强化部门协作。首先建立联络员会议制度,落实责任制度,分工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其次强化工作指导机制,从“用好技术专家队伍”、“提升医务人员素质”、“抓好体育队伍建设”、“配齐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5个方面着力,分别开展医疗机构、部门、街道专项培训,提升防控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强化督导考核制度,定期进行多部门督导考核检查,将结果运用到部门、街道年度目标考核中,促进工作落实到位;强化信息互通机制,建立慢病防控工作QQ群,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汇总情况并商议解决存在的问题,掌握工作开展情况。

  (二)打通区域卫生资源

  我区充分利用区域医疗资源富集的优势,强力打造“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级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组建多形式医联体,搭建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机构远程诊疗技术网络,建立远程检验、心电、影像共享中心。以社区医疗网络为依托,与市级医院建立胸痛、卒中1小时急救圈;构建以利民纽带为动力、以技术纽带为核心、以信息纽带为工具、以行政纽带为引导的“4个纽带机制”,在“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上形成有机衔接,实现“全科医疗+专科医疗”“社区医疗+远程医疗”双向协同运转,畅通双向转诊与分级诊疗信息,让全科医生全程参与居民健康管理,市级医院专家提供诊疗技术支撑。把转诊情况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有力促进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2017年~2018年5月全区医联体内上转患者总例1521人次,下转患者总例956人次,双向转诊呈现较好势头。

  (三)聚力社会资源

  我区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在慢性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1)鼓励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慢性病防控,各部门单位组织丰富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全区11个街道备案的健身团队或组织达342个,每个健身团体都配备经过体育、文化、卫生等部门培训过的健康指导员,为群众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

  (2)广泛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了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政府部门每年举办10余项大型赛事与集体健身;连续三年开展组织开展“万步有约”健走大赛;积极开展资助“民生体育健身惠民”好体育人志愿服务活动,2017年累计资助22.4万元,举办全民健身活动44场,直接参与群众1.2万人次,为基层群众广泛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科学防控精专业

  (一)健康监测精准化

  精准化开展重点人群慢病筛查,将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结合慢性病重大专项监测项目,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等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管理;在社区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积极开展生活方式干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以6类人群健康管理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病”+“重点人”,优化服务流程,严格服务规范,优先考虑、优先解决他们的健康需求。

  (二)健康干预专业化

  规范健康体检,开展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加强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

  (1)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全区所有中小学校每学年均针对所有在读学生开展健康体检,学生体检率为92.13%。

  (2)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结合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并组织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工作。2017年全区老年人体检54764人,健康体检率67.29%。

  (3)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健康体检。全区279家区级机关、各街道办事处及其企事业单位中,有178家落实了至少每2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体检覆盖率为63.80%。

  (三)健康管理全程化

  我区一直致力于全人群健康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门诊、体检、义诊等多种途径为辖区常住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针对建档过程中发现的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将建档过程中发现的慢性病高危人群登记在册并纳入随访管理,每半年免费提供一次血糖、血压检测服务,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及时掌握其健康指标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健康状况提供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开展慢性病专题知识讲座、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和适宜自我检测的工具等相关的干预工作。截止2017年,累计发现高危人群30002人,登记30002人,规范管理12594人,登记率为100%,纳入管理率为41.98%。各医疗机构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均≥90%,累计35岁以上首诊人群数量1367733人,累计首诊人群测血压数量1319153人,累计测血压率96.45%。

  五、做实家医夯基石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改、做好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的一块基石。渝中区在每个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全覆盖的基础上,组建以“3+X”为基本构架的家庭医生工作室26个,吸纳市级专家、社区计生干部、志愿者等参与,形成签约服务合力。

  (一)以需求优化供给。

  紧扣居民健康需求,组合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推出基础服务包+慢性病、中医、妇科、儿童等系列个性化服务包,形成“乐享健康服务菜单”,让居民自主选择。推行标准化管理,初步形成“筛查——干预——诊治——康复”的防治管一体化全程服务链条。优化服务流程,实行“3+1”服务模式,固化每月三周门诊服务、一周到社区服务的时间,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以重点带动普遍

  突出重点病+重点人,确定当前以高血压、糖尿病等4类疾病和老年人、孕产妇等6类人群为重点,优先签约、优先服务,逐步向全人群扩展。

  (三)以信息化为支撑

  打造健康渝中社区,推广使用健康一体机和可穿戴智能设备,实现基本公共卫生信息与基本医疗信息即时关联互通、交互使用。设立24小时健康热线和微信朋友圈,家庭医生和签约家庭“线上+线下”双向互动。

  六、惠民健康显成效

  多年来,渝中区坚持以惠及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核心,坚持共建共享促进防治并重,持续纵深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实现了“两个转变”、“三个满意”、“四个提升”。

  (一)实现“两个转变”。

  (1)对慢性病管理的转变。区委、区政府高点定位、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融入各部门、街道的工作中去,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由“单一”卫生管理向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管理转变 ,促进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良性发展。

  (2)对慢性病防控的转变。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打造“健康渝中”,逐步实现“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以患者为中心向以居民为中心、以医疗为重点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转变。

  (二)达到“三个满意”。

  1.政府满意。上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对我区深化医改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18年2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重庆调研时,前往我区大溪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中医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工作调研,给予了家庭医生签约做得实、分级诊疗做得深、中医传承做得优的高度评价,批示向全市、全国推广经验与做法,进一步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2017年渝中区“三定、三优、两衔接”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上做了分享,该做法并向全市推广。

  2.群众满意。渝中区着力推动卫生计生服务供给侧改革,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更优质、更精细、更惠民,群众获得感愈来愈强,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满意度不断增加,2017年满意度达到了89.1% 。

  3.医疗机构满意。通过医生服务模式转型,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协同联动,立足创新,先试先行,“接地气”、“成效好”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康庄大道”正逐步建立,医生职业认同感、成就感大幅度提升,医生的自我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三)收获“四个提升”

  1.提升政府对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重视。区委、区政府高屋建瓴,全方位提供有力保障,建立了长效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目标管理机制,促进了慢性病“防、管、治、康、保”有机整合,坚持共建共享、促进防治并重,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健康实惠。

  2.提升慢性病防治效果。部分慢性病疾病的死亡率及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指标呈现下降趋势。2010-2017年,成年人吸烟率由25.50%下降到22.09%。2013-2017年,脑卒中总体死亡率从81.69/10万下降到65.82/10万。2015年与2012年比较,人均每日食用盐和食用油摄入更是分别下降了27.31%、46.24%。2017年与2012年相比,6~18岁青少年龋患率从16.12%下降到15.63%,6~18岁青少年营养不良的检出率降低了2.09%。部分健康相关指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10~2017年,人群期望寿命从78.96岁上升至80.47岁。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由2012年的22.65%上升至2017年55.2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由2012年的21.05%上升至2017年的56.80%。这一升一降,体现了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成效明显。

  3.提升慢性病社会参与度。商业保险参与慢性病防控,医疗救治、康复护理针对有困难的慢性病人群,社会资本、民间机构积极参与养老、全民健身服务,实现了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由2012年的1272人上升至2017年

  的1529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由50%上升至58.40%。辖区健康示范性单元从25个增加到86个,社区健康自助式检测点覆盖率由15.58%增加至45.45%。

  四是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5.83%上升至21.30%,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了65.58%。

  七、再接再厉上台阶

  (一)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把慢性病防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的问题与不足,完善战略规划和防控措施,建立健全防治慢性病、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体系。

  (二)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适应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疾病结构的变化,加大投入,提升能力,建设更加优质、更高水平的“10分钟健康服务圈”。

  (三)在打造特色上下功夫。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健康与民生和谐同在;与将居家养老、公园运动设施建设、医疗旅游与示范区工作相结合,在展示巴渝传统文化和特色之际,让健康氛围融入所有人心中,从而实现健康与开放共融。这些有效地结合,全面推进了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从而使之持续化、常态化。


版权属慢病界所有,转载联系慢病界编辑部


微信图片_20190110104432.jpg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