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我到底是不是过敏性鼻炎?一文教你辨认! 下一篇: 男星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冲上热搜,医生:长期...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疾病防治
今天,你「社恐」了吗?
2021-12-20
来源:中国公众健康网、果壳
12028
0
社交恐惧症不是调侃而是病,需引起重视!

  
你有“社交恐惧症”吗?


社交恐惧症,简称“社恐”,已经成为当今网络的一个热门词汇。不敢打电话、与他人打招呼,回避公开演讲与发言……社交恐惧,似乎已成为年轻人的专属流行病。


「社交恐惧症」是什么


社交恐惧症,也叫社交焦虑障碍,属于一种精神疾病。当患者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可产生显著的焦虑害怕情绪,还可伴有脸红、发抖、心跳加速、不敢与他人对视等躯体表现。该病通常在童年或青春期起病,也有小部分人会在成年后患病。


如今,“社恐”一词的流行,更多是源于年轻人的玩梗自嘲,含义被泛化、娱乐化了,而病症本身却并未得到公众重视。



社恐≠内向



我们通常会认为,内向的人和社恐的人是一波人,他们在公众场合多待一分钟都难受,而外向的那波人一般可以对着不熟悉的人侃侃而谈。

但其实,社恐和内向是两回事儿。

日常生活里,一部分社恐人士有一定的社交恐惧症状,但不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焦虑程度也没到临床诊断后需要治疗的地步。

社恐最典型的特点是,在某个或某些社交情境下会非常害怕收到消极的评价,所以他们会倾向于认为自己不够好、害怕权威人物、担心自己表现得不自然、也会因成为关注的焦点而感到焦虑。

而内向与大五人格的外倾性维度有关,外倾性的划分是根据人们是否享受其他人的陪伴、以及能量水平的高低来的,所以内向的人沉默、喜好独处,外向的人活跃、喜好交际。

从拒绝社交活动的理由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内向者拒绝的理由往往是“一个人呆着多好啊”,而社恐人士拒绝的理由会是“有朋友的朋友在,好尴尬不去算了”。

一个人有没有可能既喜欢和他人交往、精力旺盛,同时在社交情境中又容易感觉难受呢?当然会有啦!这就是外向型社恐。

外向型社恐们非常想要被群体接纳、想要去社交、想被他人喜欢,但同时又担忧别人的负面评价,所以日常充满了纠结和矛盾,比如说:


特别容易觉得和别人相处时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人际交往的所有细节会刻在脑子里


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表现


不愿表达和他人相反的意见


避免任何一点伤害他人的可能


和不熟悉的人社交总是很紧张,但下次还想参加


独处很轻松,但也很无聊


比起传统的内向社恐型,外向型社恐们“自相矛盾”的特点,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紧张和焦虑。


并且,研究结果发现,属于“外向型社恐”的人并不在少数,甚至比内向+社恐的人还要多。



「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速、压力增大,许多人或多或少都面临一些心理问题。而引发社交焦虑障碍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社会因素

目前的年轻人群体中,独生子女占多数,再加上城市生活相对独立,因此社交频率相对上一代要低很多。

另外,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兴起,使得社交媒体软件得到普及,年轻人更习惯于虚拟世界的交流,不再习惯将自己暴露于人前,由此产生“社恐”的心理。

教育因素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更倾向于让孩子在沟通交流中获得来自长辈、老师等他人的认可,而非鼓励孩子单纯地表达自我。

因此,当长大之后,这些孩子对于获得他人认可的需求相当高,万一不能在社交活动中获得想要的认可,便容易产生回避心态。

个人因素

社恐患者往往拥有认知加工的偏差,在面对人群时,容易夸大出现负面结果的可能,或对模棱两可的情况作出消极解释。

例如,担心由于举止失当被嘲笑、紧张情绪被别人识破等而得到负面评价,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社交恐惧症」怎么办


其实,大部分的“社恐”人,并不需要进行相关治疗,只要选择不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减少社交活动的频率等,就可以保持正常生活。


然而,若社恐症状持续6个月及以上,且严重影响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使社会功能受损时,就应考虑向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进行求助了。


对于程度较轻的社恐患者,可尝试采用脱敏治疗、正念疗法等。此外,也要学会调整自我认知,不乱给自己贴标签、下结论等,并且多多参与可表达自我的社交活动。


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往往伴随抑郁症等问题,因此不可轻视“社恐”,有问题要及时就医。如有必要,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