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五个因素加速大脑衰老 大脑年轻有方法 下一篇: 降血糖、防三高 专家为你开慢病“处方”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疾病防治
癌症就“潜伏”在你身边,很多人死于无知!
2019-08-16
来源: 慢病管理网
11698
0
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癌症患者,或是听说,或是就发生在自己眼前,或是此时此刻正经历着癌症的折磨。世卫组织公布的一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事实:全球1/5的男性和1/6的女性将在其一生中患上癌症,更有1/8的男性和1/10的女性将死于癌症。

  

  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癌症患者,或是听说,或是就发生在自己眼前,或是此时此刻正经历着癌症的折磨。

  世卫组织公布的一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事实:

  全球1/5的男性和1/6的女性将在其一生中患上癌症,更有1/8的男性和1/10的女性将死于癌症。

  再来看看我国的相关数据,依然让人不寒而栗: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城市死因的第一位、农村死因的第二位。

  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从不会因为地位、财富偏袒任何人,下一秒谁都可能被它“选中”。

  前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去世,年仅50岁!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因肝癌去世,享年66岁!中国内地摇滚乐歌手臧天朔因肝癌去世,年仅54岁!著名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去世,年仅33岁!

事实上,致癌因素十分复杂,每个人周围都埋伏着无数个“定时炸弹”:

  化学、物理、慢性感染、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

  难道癌症真的就防不胜防了吗?

  当然不是。

  经过不断的进化,人类也不是吃素的,我们有自己的免疫机制,从出现癌前病变到确诊癌症,一般至少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而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我们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准备,成为“拆弹专家”,或是成为“帮凶”,加速引爆定时炸弹,关键看你如何选择。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的团队发现,

  中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因为完全可以避免的癌症而死亡,这个数据占中国癌症患者总死亡数据的45%左右。

  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称为一种生活方式疾病。

  在我们处于健康状态时,要想免受癌症的侵扰,只有坚持做对一件事就可以了。

  中国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明确将吸烟、饮酒、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超重等纳入癌症的危险因素。

  推杯换盏、饕餮盛宴,挥霍无度,以为自此走向了人生巅峰?

  现代还有这样一种“健康观”:“不吃饱了哪有力气减肥?”“熬着最晚的夜敷着最贵的面膜”……

  无度放纵一时爽,所有的放纵、挥霍和你偷过的懒,都将成为欠下的债,往后必将加倍奉还。

  细数一下,在那些癌症危险因素中你有几条中标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守住第二道防线

  有人患癌是因为无度挥霍,而有人虽然踏实过日子,却还是被癌症“相中”了。

  比如曾有报道称:

  一家5人4个患癌,两人去世!王家5兄弟,四人得了胃癌,其中老大、老二相继去世,另外两人去年刚做了手术。

  虽然80%的早期胃癌都没有症状,但其实这一家子的胃癌是有迹可循。

  据医生介绍,这是典型的家族性胃癌。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是遗传性,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得胃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2~3倍。

  试想,如果这一家人能早早警觉,早防早治,也许就不会接二连三地发生这样的悲剧。

早防早治到底有多重要?

  陆军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刘端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大多数早期癌症通过手术可以得到根除,患者可以长期存活。

  比如:早期的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肾癌、皮肤癌,还有一些血液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等。

  均可通过这种方法治愈,而且发现越早,发生转移的概率就越小,治疗效果就越好。

  性感女神安吉丽娜,因为有家族乳腺癌史,早早做了基因检测,因得知自己患乳腺癌的几率高达87%,果断接受了预防性双乳切除术。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像朱莉一样幸运,毕竟癌症在世界范围内还未被完全攻克。

  但是不听医生的话,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著名的乔布斯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根据乔布斯的授权传记记载,2003年10月,乔布斯在一次身体检查中发现胰腺肿瘤,活检结果表明乔布斯所患的肿瘤并不是恶性度极高的胰腺癌(也叫作胰导管癌),而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这种肿瘤生长缓慢,因而更容易成功治愈,而且乔布斯发现时还处在早期,但遗憾的是乔布斯本人却始终不愿接受肿瘤切除手术,而是选择素食、针刺等疗法。

  9个月后,乔布斯的肿瘤发生转移,此时他才迫不得已开了刀,而对于疾病来说却为时已晚。

所以有句话说的很对——出名要趁早,防癌也一样!另外,需要谨记: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

  提起早防早治,癌症筛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人却高呼:

  体不体检一个样,明明常规体检好好的怎么没几天就成癌症晚期了?难不成做了个“假体检”?

  那可能是您对体检有误解。

  一个是防癌体检也要因人而异。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说:

  防癌体检要有针对性和个性化,既要看年龄,也要看自己是哪种癌症的高危人群。

  如长期吸烟的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肝炎病毒携带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筛查。

  另外,他还提供了不同年龄人群癌症筛查时间表:

  癌症筛查时间表

  癌症发病的第一高危因素是年龄。

  50岁以上的人群是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重点目标。40岁以后就要开始关注肿瘤筛查,50岁以上可以进行常规防癌体检。但乳腺癌、宫颈癌防癌体检应分别从45岁、21岁开始。

  第二,体检没做对,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比如:想检查是否患了胃癌,看着实验室化验指标(包括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大便潜血、胃液情况等项目)没啥大问题,然后就麻痹大意了。

  《健康时报》曾有报道说,实验室化验指标用于胃部疾病的初筛还可以,但如果用来筛查胃癌,未免有些力不从心。

  要查胃癌,做个胃镜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并不是所有癌症都适合筛查。

  赫捷院士说,

  目前有六种癌症比较适合筛查,分别是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

抓住癌症的蛛丝马迹

  除了凭自觉,靠医生和仪器,我们自己也可以成为癌症的“预警员”。

  比如:权威发布的《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中提到这些癌症危险信号一定要格外注意!

  11个癌症危险信号

  1.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

  2.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3.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哽咽感、疼痛等。

  4.皮肤或黏膜经久不愈的溃疡。

  5.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6.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7.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8.听力异常,鼻血,头痛。

  9.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10.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11.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得了癌也千万别绝望

  有不少人其实是被癌症生生吓死的,所以,即便得了癌也千万别绝望。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指出,

  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病,其中1/3是可以预防,1/3可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治愈,1/3不可治愈,但通过适当治疗可以控制,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进而延长生存。

  因此,癌症=死亡的老观念早该丢掉了,刘端祺主任表示:

  “带瘤生存”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

  现代医学已经使部分癌症从确诊之后没多久就会死亡的“急症”,逐步变成了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虽然需要不断治疗,但用副作用较小的药物控制癌的发展,已经开始实现。

  所以,心态别崩,癌症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康复治疗,合理膳食和营养支持,相信自己,积极治疗很重要。

  防癌远比抗癌更重要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防癌远比抗癌更加重要,我国日前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建议个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以预防癌症,包括:戒烟限酒、平衡膳食、科学运动、心情舒畅。

  平衡膳食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边志民表示,

  要有节制的饮食,包括不暴饮暴食,不吃烟熏、油炸、腌制、过期发霉变质等不健康食品,荤素搭配、以素为主,少吃红肉、加工肉,多吃白肉、深海鱼肉等。

适量运动

  据美国癌症中心对美国和欧洲144万人的大数据分析显示,长期锻炼的人至少在13种癌症上发病率显著变低!

  而且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对于防癌抗癌都有益处。

对于体质不同的人群来说,年轻人可选择较剧烈的运动,如长跑、骑单车、打壁球、打羽毛球和游泳等。老年人可选择较为柔和的运动,如长走、瑜伽等。

  心情舒畅

  研究发现,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工作压力大、长期抑郁、过分忧虑、勾心斗角等现代通病,正侵蚀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小事糊涂一点,拿得起,放得下,确实能让人更健康。

  戒烟限酒

  在烟草烟雾中约有4000多种化学品,其中至少有250种已知有害物质,有50多种已知可致癌物质。

研究发现:与继续吸烟相比,30岁开始戒烟,可使预期寿命增加约10年;40岁开始戒烟可使预期寿命增加约9年;50岁开始戒烟,可使预期寿命增加约6年收益;即使60岁才开始戒烟,也会有额外3年的收益。

  另外,世卫组织早已把酒精列为Ⅰ级致癌物,如果你恨一个人就劝君多饮一杯酒,爱一个人就帮他一起戒酒吧。

 

  资料来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家卫健委官网、狐大医、健康时报等。

编辑:高雅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