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颈动脉硬化斑块是如何形成的,吃什么药可以治愈? 下一篇: 不少人B超、CT提示有“肝内钙化灶”,到...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疾病防治
常讲“是药三分毒”,中药、西药到底哪种对肝损伤大?
2021-07-26
来源:张垒医生
11280
0
说到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这句话,那就是“是药三分毒”。的确,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其实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说到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这句话,那就是“是药三分毒”。的确,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其实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药物在进入我们人体后必然是要进行代谢的,这就涉及到两个重要的脏器,那就是肝脏和肾脏。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常收治到因药物所引发的肝病、肾病。那么世界上药物那么多,到底哪些吃了对肝不好,要重点关注呢?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39.jpg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伤是在常规用药时发生的罕见且通常无法预测的不良事件,可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急、慢性肝损伤。也是西方国家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并且是药物研发和上市后采取监管措施期间发生召回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那么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在我国人群的广泛使用,加之药物安全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因此我国药物性肝损害的报告例数不断增加,从病程快慢来看,可将药物性肝损害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总体而言还是急性占绝大多数。在这我需要告诉大家说的是,尽管大多数的药物性肝损害具有自限性(即停药后肝功能可自行恢复),但在停用可疑药物后,仍有其中6%~20%患者会进展为慢性药物性肝损害,受损的肝功能不再恢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西药PK中草药,哪种肝损更大?

●药物性性肝损害具体可分为3种类型,其一就是肝细胞损伤型,表现为谷丙转氨酶(ALT)≥正常上限,且R≥5;其二就是胆汁淤积型,表现为碱性磷酸酶(ALP)≥2倍正常上限,且R<2;其三就是混合型,表现为ALT≥3倍正常上限,ALP≥2倍正常上限,且2≤R<5,注意了,这其中R=(发病时ALT/正常值上限)/(发病时ALP/正常值上限)。

●那么从性别比例来看,数据显示男女性别比例为1∶1.35。显然,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这也就表明了女性更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究其原因,可能与女性生理状况有别于男性、对药物较敏感、耐受性较差有关。那么从年龄分布情况看,药物性肝损害高发年龄段为41~60岁,占55.6%。由于中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药效学和药动学欠稳定,故而药物性肝炎发生率较高。另外也与中老年患者免疫力下降、基础疾病多、联合用药种类多、服药随意性大等有关。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中西药种类其实非常之多,那么在西药中,抗结核药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大家可能有所不知,抗结核治疗往往为长疗程,联合用药后可增加肝毒性。就有相关的文献报道,抗结核药可发生重症肝炎。在这我有个小小的误区需要和大家强调一下,民间有不少老百姓有这样的观点“觉得是药三分毒,那都是西药,中草药是不会对身体有任何毒副作用的”。其实不然,中草药正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另一常见原因。基于目前已经发现,大量植物药物对肝脏存在一定的毒性,其发病机制为免疫功能异常、脂质过氧化、细胞凋亡和肝细胞内钙稳态失调等。

●另外像含有生物碱类、苷类成分的植物药肝损发生率明显高于含有其他成分的药物。而且植物药物的种植过程、采摘、加工和储藏等环节也可能加重药物的毒性。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数据,西药诱发的药物性肝损害中损害类型以肝细胞型多见,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以肝细胞及胆汁淤积型多见,故而中西药均可能诱发肝损。但具体哪种损伤更大,目前并没有系统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数据和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说就哪种更严重些,故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对药物都要有敬畏之心,没有说中草药就没有毒性的这种片面、局限的说法。

综合总结

最后我着重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一些本身就合并有肝基础疾病或者老年患者,孕妇或既往酗酒,营养不良或使用抗肿瘤药物肝毒性明显或用剂量较大;伴随药物使用较多的高危人群,用药时心里一定要有一根弦,切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医嘱。尽管药物性肝损通常表现为急性过程,但仍有约20%的患者会发生慢性化。慢性药物性肝损病程反复且无有效﹑公认的治疗方法,一定要慎之又慎!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