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基本民生为何重点要向这两个领域倾斜?总理定下“时间表” 下一篇: 钟南山、高福、吴尊友、张文宏呼吁:尽快接...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政策
两会健识 | 解读医养康养新风向,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信号
2021-03-11
来源:中国网
11016
0
展望已经到来的2021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的工作规划。健康界注意到,“医养康养”一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展望已经到来的2021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的工作规划。健康界注意到,“医养康养”一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新的内容,带来新的风向。“医养康养”的提出,将给行业带来哪些风向标?对此健康界独家采访美国国家医学院国际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毕胜,进行解读。

要结合更要融合

励建安告诉健康界,“医养康养”的概念相对于“医养”“康养”更大。

“中国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老年的社会。”毕胜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失能失智老人大概在4000万~5000万之间。作为我国的特殊群体,失能失智群体的养老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推进失能失智失独群体的医养结合工作势在必行。

医养结合不是一种独立的养老模式,而是指从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出发,通过将养老和医疗资源的有机整合,“医”是基础,“养”是核心,同时将预防、诊断、治疗、康复贯穿起来。然而现实情况是,“失能老人的康复服务,比医疗服务还要紧缺。”在毕胜看来,康复是大健康的枢纽,是大健康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然而从现状来看,不管是医养还是康养都没有得到好的结合。励建安提到,“医疗和养老工作在社会投入中还是以盈利为目的,即便是公立医院也以实现结余为目的。”

比起结合,励建安更主张的是医养康养的融合,“医疗机构不能只因为经济利益相互结合,应该在消除经济屏障后,为了健康而融合在一起。”励建安提到,如果医养康养要融合在一起,医疗机构的相关考核指标就要改变,以老年群体的健康为导向。

给付标准是关键

根据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8年,中国康复医疗服务诊疗人次整体呈增长态势,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数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0.2%和22.5%。预计未来十年,诊疗人次将以超过历史水平的速度增长。一面是老龄化社会下,人们对康复需求的扩张;另一面是越来越多的患者渴望更好的就医体验和质量。毕胜提到,“从市场角度讲,消费群体对康复的需求依然十分强劲。”

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医养康养结合后,励建安预测市场将会受到进一步刺激。

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提到,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在毕胜看来,这无疑给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大力发展包括长期护理险在内的慢病险种,以及针对老年群体设计的各种险种。毕胜相信,之后各大保险公司会在这些险种上积极布局。

励建安提到,给付标准是行业发展关键。“目前医养康养的收费体系涉及很多部门,国家层面应该出台协调机制,把经济补偿、社会资本的投入以及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协调到一块。”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