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诺如病毒如何预防?国家卫健委发布校园防控健康提示 下一篇: 国家医保局: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热点
从非典到新冠:17年复盘,人们真的只是在“重复历史”吗?
2020-11-03
来源:凤凰WEEKLY
10829
0
与SARS病毒相比,新冠病毒要更为狡猾。非典病毒仅能通过飞沫和接触实现传播,但新冠病毒只要感染人体,无论有无症状、是否发病,均有传染性

  

与SARS病毒相比,新冠病毒要更为狡猾。非典病毒仅能通过飞沫和接触实现传播,但新冠病毒只要感染人体,无论有无症状、是否发病,均有传染性。

2020年已经见底,新冠疫情却未见平息。

不过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疫情的影响已经式微。街头的人们有一小半摘了口罩,大家的心情也开始放松。这是好事,生活总归还是要继续。

但我们不能遗忘的是,全球新冠流行趋势仍未减缓。

谈及疫情,张文宏直言不讳,“第一波疫情还未结束,目前还谈不上第二波。”包括钟南山在内的多位国内外专家都估计,疫情或将与人类长期共存。

这一切让人不由回想起非典。作为全新的“不明原因肺炎”,非典与新冠拥有相似的症状,

相似的传播路径,

相似的防控手段,

乃至相似的病毒基因序列和命名。

而且,同样在冬季暴发。

不同的是,非典流行了8个月,而新冠疫情何时终结,仍是一个未知数。

今天,今天就就深度盘点一下,

从非典到新冠,

17年前后的那些变与不变。

“非典”最终致全球8422确诊,916人死亡;

其中,绝大部分发病和死亡,都在中国。

但自2019年12月,

新冠疫情仅用1个月,

便打破了非典各项记录。

不过,新冠不如非典致命。

据估算,SARS病毒全球病死率为11%,

部分地区最高可达50%以上,

新冠全球病死率不足3%,为非典的1/4。

在中国,新冠病死率甚至不如肺结核和疟疾,

这或与不断提高的诊疗条件有关。

新冠疫情重灾区也逐渐由中国转向欧美。

中国最先受灾,

却能及时遏制疫情,

这得益于用比非典更快的速度,

执行了更为严格的防疫措施。

病毒从何而来?

很遗憾,除了笼统地回答“来自大自然”,

科学家仍未找到准确答案。

在目前已知7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中,

非典和新冠病毒最强破坏力和影响力的2位。

二者的基因相似性极高,

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为79.5%,

甚至连命名,都如出一辙。

2020年2月11日,新冠病毒被命名为

“SARS-CoV-2”,

但新冠病毒并不是SARS病毒2.0。

正如基因相似度高达85%的人

和小鼠为不同物种一样,

新冠与SARS绝非同一种病毒,

它们更像平行的兄弟姐妹关系,

就如同李子和樱桃。

与SARS病毒相比,

新冠病毒要更为狡猾。

非典病毒仅能通过飞沫和接触实现传播,

但新冠病毒只要感染人体,

无论有无症状、是否发病,均有传染性。

新冠病毒还存在一些“非主流”的传播方式,

如可在空气中悬浮漂流,

或长期留存在鸡翅、冻虾等进口冷冻生鲜表面,

借物传人,造成远距离传播。

在挑选受害者上,

新冠与SARS病毒的口味也不尽相同。

非典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且发病后症状趋重,

需要住院和重症监护的比例都较高。

新冠更爱袭击中老年人,

发病后多为轻症或无症状,

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多挑战。

无论非典还是新冠,

当病毒侵入人体,

肺部都是最先也最受冲击的器官。

此外,新冠病毒还会

攻击人的心脏、肝脏、脾脏等器官,

所致症状也更为多样和不典型。

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

更加大了疫情发现和防控的难度。

《自然》杂志称,

全球约30-60%的新冠感染者并无症状。

这不仅会使测体温、看症状等传统筛查方法失灵,

感染者也难以及时因症就诊,

他们生活如常,

无形中将疫情传播给他人,

往往等后者出现症状被确诊后才被发现。

在欧美,越来越多的新冠幸存者则开始糊涂健忘。

有人记不起数周前的经历,

还有人认不出自己的车子,

感觉“好像得了痴呆症”,

这一现象被称为“新冠脑雾”

还有患者足部出现蓝紫色的“新冠脚趾”

外观类似水痘,

触碰时会有痛感和烧灼感。

二者成因至今成谜。

受限于17年前的科技水平,

非典时期虽已拥有利用鼻咽拭子

检测病毒核酸的技术手段,

但它既未纳入非典诊断标准,

更未面向全民开放,

临床中仍多依靠医生经验,

凭借症状和检查结果等综合确诊。

但新冠疫情中,

核酸检测已几乎成为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

并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

普通公众“愿检尽检”。

非典疫情后建立的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

也成为新冠疫情的前哨,

约60%的新冠确诊病例均来源于此。

相比非典,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更大。

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若按全球GDP计算,

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

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两倍。

2020年9月,

全球防范监测委员会在《混乱的世界》报告中,

对全球新冠疫情应对措施进行了尖锐评估,

“未能认真对待大流行病的预防、准备和应对”,

是一种“集体失败”

显然,面对疫情,

今天的人们还未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非典已成历史,而新冠仍在肆虐。

未来或许正如绝大多数专家学者预测的那样,

在疫苗问世前,

人类还将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

如何应对并度过这场全球灾难?

我们自身的行动与态度将至关重要。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