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血脂恢复正常了,他汀类药物可不可以减半服用,医生为你讲清楚 下一篇: 熬夜后出现心脏“停跳感”,是心脏病吗?医...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疾病防治
高血压患者困倦、乏力,警惕心脏损伤!这样选药,降压又保护心脏
2021-03-30
来源:医学莘
10774
1
睡眠不足会引起困倦、乏力,过度劳累也会引起困倦、乏力,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可能也会出现困倦、乏力,但高血压患者规律作息

  

睡眠不足会引起困倦、乏力,过度劳累也会引起困倦、乏力,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可能也会出现困倦、乏力,但高血压患者规律作息、合理休息、控制血压达标后,若依然存在困倦、乏力等症状,需警惕可能出现了心力衰竭。

心脏是高血压患者最容易受伤的器官之一。众所周知,心脏的主要作用是为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但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阻力较大,心脏需要克服更大的压力,才能为各组织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液,与此同时心脏也会付出代价,一方面心肌细胞会代偿性肥大,另一方面可能出现间质纤维化,这两项改变是高血压患者心脏损伤的主要病理变化,日积月累,它们会使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在结构方面会引起左心室肥厚以及心脏增大,在功能方面会使心脏的射血能力下降,从而可进展为心力衰竭。统计发现,近30%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并发心力衰竭,而心脏严重受损后不可逆转,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格外关注心脏健康。

367.jpg

虽然高血压可引起心脏损害,但心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在心脏受损的早期如往往可无症状,无症状并非代表着无需干预,因为高血压所致心脏损害是沿“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这条主线缓慢进展,突破心脏的代偿能力,进入失代偿阶段以后,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的相关症状:

心累、气促:心力衰竭的早期易出现运动后心累、气促,这是因为运动后回心血量增多,但功能减退的心脏无法将血液及时、足量射向外周血管,从而淤积在肺部引起肺淤血,进而引起呼吸困难。

咳嗽、咳痰:与感冒不同,心力衰竭的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由肺淤血所致,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体位变化有关,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多从而增加心脏负担,咳嗽会加重;坐位或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咳嗽会缓解。

困倦、乏力: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等均可引起困倦、乏力,但在规律作息、合理休息后这些不适感往往会消失或缓解,而高血压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后,由于外周器官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灌注,从而会出现运动耐力减退、精神不振,在心功能未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困倦乏力可能会持续存在。

头晕、心慌:高血压患者头晕可能为高血压引起,但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也会出现头晕,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大脑供血不足所致;心脏为了提供充足的血液,会加快搏动频率从而会感到心慌。

少尿、水肿:发生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外周供血减少,人体会优先满足大脑供血,与此同时会减少肾脏供血,从而会使尿量减少;而未被心脏及时泵向外周的血液,会淤积在身体的低垂部位如双下肢,从而可引起水肿。

因此,高血压患者出现困倦、乏力,需警惕心脏损伤的可能。由于可引起困倦、乏力的原因较多,因此高血压患者不能仅仅依靠症状判断有无心脏损害,应通过心脏彩超进行明确,若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增大或心脏射血分数下降,说明已经发生了心脏损害。当然,高血压患者在出现心脏损害以前,通过积极控制血压,可以预防或延缓心脏损害。统计发现,收缩压每降低10mmHg,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会降低28%,若能长期将收缩压降至120mmHg以下,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可显著降低38%。在选择降压药时,部分药物在降血压的同时,还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高血压所致心脏损害的过程中,RASS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占据了主导作用,具有抑制RASS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作用的降压药,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关键。在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中,ACEI(普利类降压药)与ARB(沙坦类降压药)具有抑制RASS系统活性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洛儿类降压药)具有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因此是防治心力衰竭的基石药物。其中:

普利类降压药,可用于治疗轻、中、重度高血压,同时已被证实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也是被公认为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与首选药物;

沙坦类降压药,它的作用同普利类降压药,但并不作为首选,而是用于使用普利类降压药以后因不良反应不耐受的患者;

β受体阻滞剂,它通过提高心脏的射血分数可改善心功能,同时能延缓并逆转心肌重构,既可用于预防心力衰竭,也可治疗心力衰竭。

利尿剂,已发生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利尿剂也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它不仅具有降压作用,还可消除心力衰竭引起的水钠潴留,不仅可改善心功能,还可改善运动耐力。

那么,这些降压药如何选择呢?普利类降压药与沙坦类降压药的机制相似,同时使用二者协同可升高血钾与肌酐,因此不建议联用二者。相比较而言,并发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使用普利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不仅可有效降压,还可改善预后并降低死亡风险,这三类药物也因此被称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黄金三角”,对普利类降压药不耐受的患者可换用沙坦类降压药。

综上,高血压可引起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进而可引起左心室肥厚与心脏增大,重者可进展为心力衰竭,出现运动后的心累、气促,咳嗽、咳痰,困倦、乏力,头晕、心慌,少尿、水肿等症状,说明可能已经发生了心力衰竭,应及时行心脏彩超检查进行明确。在选择降压药时,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可抑制RASS系统活性,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利尿剂可减轻水钠潴留,同时联用这三类降压药不仅可有效降压,还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风险,因此被称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黄金三角,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应将其作为基础药物与首选药物。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